BTK 抑制剂联合维奈克拉:攻克 BCL10 突变驱动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耐药难题

时间:2025年2月4日
来源:Blood Cancer Journal

编辑推荐: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面临困境,精准医疗难以实施。研究人员针对 BCL10 突变驱动的耐药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BTK 抑制剂与维奈克拉联合可克服耐药,为 DLBCL 治疗提供新策略。

广告
   X   

在血液肿瘤的治疗领域,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且棘手的疾病。作为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DLBCL 在治疗上存在诸多挑战。尽管一线联合化疗免疫疗法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对于复发或难治(rel/ref)的患者而言,预后依旧很差。而且,由于 DLBCL 的致病机制复杂多样,不同患者的突变和信号通路存在差异,使得精准医疗难以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有效实施 。例如,一些针对特定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未能取得理想效果,无法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因此,探寻新的治疗策略,攻克 DLBCL 的耐药难题,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聚焦于 BCL10 突变在 DLBCL 耐药中的作用,致力于寻找克服耐药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与维奈克拉(venetoclax)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克服由 BCL10 功能获得性突变驱动的 DLBCL 肿瘤的耐药性,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果。这一发现为 DLBCL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lood Cancer Journal》上。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 细胞实验:使用多种细胞系,包括 ATCC 来源及合作获得的细胞系,进行药物处理和各种指标检测,如细胞活力检测,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2.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 QuikChange II XL 定点突变试剂盒构建 BCL10 突变体,并通过病毒转染技术将其导入细胞,用于研究突变体的功能。
  3. 测序技术:对细胞进行 RNA 测序,分析基因表达变化,探究 BCL10 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挖掘潜在的分子机制。
  4. 体内实验:将细胞系接种到小鼠体内建立异种移植模型,评估药物在体内的疗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

下面具体介绍研究结果:

  1. BCL10 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 BCL10 功能获得性突变的 ABC-DLBCL 细胞系,通过 RNA 测序发现,BCL10 突变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广泛重编程。突变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大量基因差异表达,其中 NF-κB 通路相关基因显著上调,同时发现突变细胞中 TNFα 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2. BCL10 突变促进致癌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研究发现,BCL10 突变可促进多种致癌细胞因子的产生。基因本体(GO)分析显示,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突变细胞中显著上调。通过细胞因子阵列和 ELISA 实验验证,发现 CCL22、IL7 等细胞因子在突变细胞中表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促进淋巴瘤的发生发展。
  3. BCL10 突变失调多种转录因子:BCL10 突变可导致多种转录因子的失调。研究人员对突变细胞中上调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包括 NF-κB(RELA 和 IRF4)、AP-1(JUN 和 JUND)等在内的 16 种转录因子显著富集。通过患者数据和 Western blot 实验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录因子的上调与 BCL10 突变密切相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
  4. BCL10 突变阻碍多种药物的疗效:BCL10 突变会使肿瘤细胞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通过药物筛选实验发现,携带 BCL10 突变的细胞对 PI3K/AKT 抑制剂、BCL2 抑制剂维奈克拉等多种药物不敏感,这与临床中 DLBCL 患者对这些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现象一致,表明 BCL10 突变在临床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5. BTK 抑制使 BCL10 突变肿瘤对维奈克拉敏感:尽管 BCL10 突变会导致对 BTK 抑制剂耐药,但研究发现抑制 BTK 可使肿瘤细胞对维奈克拉重新敏感。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维奈克拉与 BTK 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够协同杀死 BCL10 突变的淋巴瘤细胞,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毒性较低。
  6. 维奈克拉耐药关键因素对 BTK 的依赖:BCL10 突变会导致 BCL2 家族成员如 BCL2L1、BCL2A1和 BCL2 的表达增加,从而使肿瘤细胞对维奈克拉产生耐药性。然而,BTK 抑制剂能够降低这些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使肿瘤细胞对维奈克拉的敏感性恢复,表明这些耐药因素的维持依赖于 BTK。
  7. BCL10 突变肿瘤中多条下游通路对 BTK 的依赖:研究发现,BCL10 突变肿瘤中多条下游通路,如 IL6-JAK-STAT3、PI3K/AKT 和 MAPK 等,均对 BTK 存在依赖。抑制 BTK 可降低 IL6 的表达和分泌,抑制 STAT3 的激活,同时降低 AKT 和 ERK1/2 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维奈克拉的敏感性。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本研究揭示了 BCL10 突变驱动 DLBCL 耐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 BTK 在维持肿瘤细胞存活和耐药中的关键作用,以及 BTK 抑制剂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潜在价值。尽管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充分研究对淋巴瘤微环境的影响,但该研究为 DLBCL 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评估 BTK 抑制剂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方案在 DLBCL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索其与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的可能性,为改善 DLBCL 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