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多组学(Multiomics)研究的整合分析原理与技术挑战,重点探讨了基因组学(gen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和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数据的整合方法,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DL)、图神经网络(GNN)等计算工具在数据关联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在自动化特征提取和知识整合中的潜力。文章为研究者提供了跨组学数据整合的方法学指南和技术路线图。
多组学设备与技术进展
现代多组学研究依赖于高通量测序仪(Illumina/PacBio/ONT)、质谱仪(Orbitrap/Q-TOF)和核磁共振(800 MHz NMR)等尖端设备。其中:
多组学数据特征与处理
各类组学数据具有显著异质性:
基因组数据:FASTA/VCF/BAM格式,含SNP/CNV/结构变异
转录组数据:FPKM/TPM标准化表达矩阵,scRNA-seq揭示细胞异质性
表观组数据:BED格式记录甲基化位点(m6A/m5C),MeRIP-seq技术达单碱基分辨率
关键预处理步骤包括:
整合分析方法学创新
前沿整合算法可分为三类:
矩阵分解类:MOFA通过变分推断提取潜在因子,iClusterPlus实现贝叶斯框架下的多组学聚类
网络分析类:Cytoscape构建基因-蛋白-代谢物互作网络,SNFtool融合相似性网络
机器学习类:XGBoost/LightGBM用于特征选择,GNN处理生物网络数据
典型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深度学习模型展现出强大潜力: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数据异质性(不同平台/分辨率/灵敏度)
计算复杂性(千亿级参数模型训练)
结果可解释性(黑箱模型决策机制)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开发标准化数据格式(ISO/TC276)
构建可解释AI框架(SHAP值分析)
建立多中心协作平台(GA4GH标准)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