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医疗领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 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人文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大家都知道,共情(也就是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可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是提供人文关怀的前提,更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必备技能。想象一下,护士能真切感受到患者的痛苦,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多安心呀!而且,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甚至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呢。
可问题来了,护士的共情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研究发现,护士的共情水平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变化,而且工作经验和共情能力也不一定成正比。在中国,护士的职业发展有着特定的轨迹,从完成专业教育、通过资格考试,到经历标准化培训,再到不同职称的晋升,整个职业生涯长达 30 多年。但一项调查显示,工作 10 - 19 年的中级经验护士,共情能力居然呈负相关。这可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了,难道工作久了,共情能力还会下降?
与此同时,叙事医学作为医学人文培训的新框架和临床工作的新模式,也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医学叙事能力(指医护人员倾听患者讲述、理解并尊重患者表达的意思,以及给予共情回应的能力)以共情为核心,能帮助医护人员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患者建立起 “心与心” 的沟通。而且有研究表明,叙事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共情能力。不过,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在叙事医学能力得分上存在差异,可关于不同经验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却鲜少有明确研究。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在《BMC Nursing》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working years on nurses’ medical narrative ability and empathy ability》的论文。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且工作年限在这两者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具体来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医学叙事能力对共情能力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减弱,尤其是工作年限小于 5 年和大于 15 年的护士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个发现可太重要啦,它能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个性化培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提升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那研究人员是怎么开展这项研究的呢?他们采用了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从 2022 年 4 月到 5 月,研究人员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湖南省 7 个城市 12 家不同等级综合医院的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用了三种工具来收集数据,分别是一般信息问卷(用来了解护士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状态)、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NCS,评估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水平)、杰弗逊共情量表(JSE - HP,衡量护士的共情能力)。数据收集完后,研究人员把数据导入 Excel 进行清理,再用 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像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这些方法,来看看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下面咱们来详细看看研究结果。首先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和不同特征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得分比较。研究一共收集了 1920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 1852 份,有效回收率高达 96.46%。参与研究的护士来自不同医院,涵盖了各种年龄和工作年限。研究人员把年龄和工作年限按 5 年、10 年为单位划分,对比发现,护士的婚姻状况、是否有孩子、职位、教育背景以及所在单位是否开展叙事培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她们的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得分。
接着是相关性分析。通过 Pearson 相关分析和 Spearman 相关分析发现,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工作年限和医学叙事能力呈正相关,但工作年限和共情能力总分却没有相关性。这可有点奇怪了,工作久了,医学叙事能力提升了,可共情能力却没变化?
别急,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工作年限对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调节作用。他们把工作年限当成调节变量,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再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医学叙事能力能单独影响共情能力,而且工作年限在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之间确实有调节作用。简单来说,和工作年限长的护士相比,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提升时,共情能力增加得更明显。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分组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对共情能力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而且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不过,工作年限≤5 年和 6 - 15 年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对共情能力影响的回归系数差异不显著;工作年限≤5 年和大于 15 年的护士,回归系数差异就很显著啦。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这两种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教育背景,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硕士学历的护士高;职位也有影响,护士长的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比普通护士高;婚姻和生育状况也有关系,已婚有孩子的护士在这两种能力上得分更高;另外,接受过叙事护理培训的护士,这两种能力得分也明显高于没接受过培训的护士。
研究还证实了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正相关关系,但也发现这次研究中两者的相关系数比较低,可能是因为参与研究的护士里,只有 27.5% 的人所在单位开展过叙事护理相关培训,大部分护士都没接受过培训。这也说明,要提升护士的这两种能力,培训很重要。
工作年限的调节作用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可能会让她们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质量和共情能力;而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护士虽然能更好地识别患者需求、共情患者,但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又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出现职业倦怠,反而让共情能力下降。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证实了医学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工作年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这就提醒护理管理者,在培训护士的时候,不能 “一刀切”,要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进行分层培训。对于中高级护士,可以多提供资源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初级护士,要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让他们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虽然这项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只来自湖南省,研究方法可能受护士填问卷时的态度影响,但它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客观的评价方法,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让护理服务变得更加优质、贴心,真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