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助力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揭开前足帕西尼小体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5年3月17日
来源:Insights into Imaging

编辑推荐:

为探究 2 型糖尿病所致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DSP)患者前足的帕西尼小体(PC)情况,研究人员对比 20 例 DSP 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用 MRI 评估 PC 数量和分布。结果显示 DSP 患者 PC 数量显著降低、分布呈 “点状”。该研究为 DSP 诊断提供新方向。

广告
   X   

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Diabetic 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DSP)是 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达 50% 的患者会受其困扰,而在这些患者里,又有 50% 会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除了患者病史和临床检查外,虽然有基于不同神经纤维定量结构分析的检测手段,如皮肤活检、共聚焦角膜显微镜检查等用于诊断神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但这些方法多少存在一些局限性 。而且,尽管已知 DSP 患者多种感觉受体的地形学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帕西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PC),并且 PC 可以通过高分辨率超声和 MRI 可视化,但此前却从未有研究利用影像学来探究 DSP 患者 PC 的宏观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附属巴尔格里斯特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利用 MRI 评估 2 型糖尿病伴 DSP 患者前足 PC 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该研究成果发表在《Insights into Imaging》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单中心研究方法。在样本选择上,回顾性纳入 20 例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接受临床常规前足 3-T MRI 检查、经神经学确诊为 DSP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前瞻性招募 20 例年龄(±10 岁)和性别匹配、无神经病变证据的健康志愿者。

在成像技术方面,两组人员均使用 3-T 扫描仪和专用 16 通道足部线圈进行前足 MRI 扫描,扫描区域从 Lisfranc 关节线近端至脚趾尖端,采用相同的常规前足成像协议,涵盖多种序列 。图像分析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肌肉骨骼放射科医生在 PACS 工作站上独立进行,他们在不知晓临床数据和对方结果的情况下,评估 PC 的数量、分布及大小,并通过重复阅读来计算阅片者内可靠性。数据统计分析借助 SPSS Statistics v. 29 软件完成,运用多种检验方法评估变量分布、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等。

研究结果如下:

  • 人口统计学数据:20 例 DSP 患者(平均年龄 67 ± 9.3 岁,15 名男性)和 20 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 62 ± 9.9 岁)纳入研究,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 PC 数量、分布和大小:DSP 患者前足 PC 总数(82.7 ± 46.1)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265.3 ± 49.3),各数字的各个子区域 PC 数量也均显著减少。健康志愿者 PC 呈典型 “链状” 分布,主要集中在近端指骨、跖趾关节(MTP)等区域;而 DSP 患者 PC 分布不规则、异质,呈 “点状”,且无明显优势区域。此外,DSP 患者 PC 最大直径为 3mm(1 - 3mm),小于健康志愿者的 5mm(1 - 5mm)。
  • 阅片者间和阅片者内一致性:评估 PC 数量时,阅片者间一致性在健康志愿者和 DSP 患者中分别为中度到几乎完美(ICC 范围:0.618 - 0.971)和高度到几乎完美(ICC 范围:0.761 - 1.000);阅片者内一致性在志愿者和患者中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 PC 数量与临床参数的关联:DSP 患者糖尿病平均病程为 234.8 ± 130.4 个月,平均 HbA1c 为 7.6 ± 1.1%,但 PC 数量与糖尿病病程、HbA1c 值均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结论表明,DSP 患者前足 PC 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且分布模式为 “点状” 而非 “链状”。这一发现为将 MRI 作为一种无创诊断工具评估 DSP 提供了可能。不过,该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单中心、部分回顾性设计、样本量有限、缺乏组织病理学对照以及使用不同扫描仪可能带来的检测差异等。未来,还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 PC 数量和分布变化与 DSP 进展之间的关系,以巩固这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