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临床指南中专家意见(EO)使用缺乏标准化的问题,Blin Nagavci团队系统评估了98个学会的方法学手册,发现66%的学会使用EO填补证据空白(72%)或解释证据(8%),并首次提出涵盖临床经验/间接证据/机制推理的EO定义,为指南制定标准化奠定基础。该研究发表于《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在当代循证医学实践中,临床指南如同航海图般指引着医疗决策的方向。然而隐藏在这张航海图背面的"专家意见(Expert Opinion, EO)"坐标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它既是填补证据空白的重要工具,又因缺乏标准化定义而饱受争议。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可能将EO定义为"无公开证据支持的共识声明",而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则强调其"对不充分证据的解释功能"。这种"同词异义"现象导致指南开发陷入两难:完全摒弃EO可能使临床决策在证据荒漠中迷失方向,而不加规范地使用又可能动摇指南的科学根基。
为破解这一困局,Semmelweis大学的Blin Nagavci*(带星号表示通讯作者)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横跨全球473个医学学会的方法学考古。研究者们采用三阶段系统检索策略:首先在PubMed捕捞2019-2024年的临床指南"活化石",继而从中提取692个指南开发组织,最终在98个学会的方法学手册(61本手册+29篇论文+8个网页)中发现了关于EO的"文明密码"。这项发表在《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的研究,首次绘制出EO在指南开发中的"认知地图"。
研究团队采用的方法学设计堪称教科书级典范。通过PubMed系统检索锁定最新临床指南后,采用"指南溯源法"识别相关学会,再通过官网检索与Google高级搜索双管齐下获取方法学手册。两名独立评审员使用预试表格进行数据提取,ChatGPT4仅辅助文字润色。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与叙事综合相结合的策略,既量化了EO使用频率,又深度解读了其应用场景与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部分呈现的发现令人耳目一新。在"EO的应用场景"小节揭示:47个(72%)学会将EO作为"证据水泥"填补研究空白,如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的"未分级实践声明";另有5个学会将其作为"证据翻译器"(如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强调EO对系统评价结果的解释功能)。值得注意的是,13个学会的EO使用目的如同"未标注的地图",仅含糊提及而未明确说明。
"EO的理论基础"小节则像显微镜般放大了EO的构成元素。研究者识别出五大支柱:临床经验(如AUA依据专家临床判断)、间接证据(如CDC采用间接/新兴证据)、低质量证据(如WHO参考病例报告)、机制推理(如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运用贝叶斯定理),以及系统收集的专家证言(如美国血液学会ASH的专家证据库)。这种多元构成解释了为何不同学会对EO的理解存在"认知鸿沟"。
在"术语迷宫"部分,研究揭示了各学会对EO的命名艺术:49%直呼"专家意见",29%偏爱"共识"标签(如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还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第一原则推论"(AAN)等独特表述。而证据分级系统的使用更呈现"文化差异":使用EO填补空白的学会中47%采用GRADE系统,而不提EO的学会GRADE使用率高达83%,暗示GRADE体系可能对EO存在"天然排斥"。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的EO定义堪称方法学上的"罗塞塔石碑":"临床指南中的专家意见概念指从临床经验、专家判断、间接证据、极低质量证据或机制推理中合成的指导,旨在无证据或证据不确定时支持临床决策"。这一定义既承认EO的合成属性,又划定了其适用边界。
讨论部分将这项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学术语境中。与Schünemann等学者主张将"专家证据"与EO分离的观点不同,该研究证实EO实质是包含多种证据形态的"知识复合体"。正如Levy教授曾指出的,EO不应被简单贬低为次等方法,但当前缺乏标准化的确使其沦为"方法学上的灰姑娘"。
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如同指南开发领域的"北斗导航"。它既否定了彻底摒弃EO的激进立场,也警示了无序使用EO的风险。提出的新定义为未来建立EO标准化框架铺设了基石——只有当所有学会在相同坐标系中理解EO时,临床指南才能真正成为值得信赖的"医学航海图"。正如研究者强调的,在证据永远存在缺口的现实下,如何规范使用EO这把"双刃剑",将是提升指南质量的关键战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