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巴西联邦拉夫拉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rhizotron培养系统,对4种向日葵基因型(OLISUN03/AGUARA06/HELIO250/BRS323)开展水分胁迫(40%田间持水量)研究。发现水分胁迫诱导根系形成窄而深的架构(RSA),促进近根尖组织分化,并显著改变内皮层厚度和维管束面积等解剖特征。该研究为向日葵抗旱育种提供了关键根系性状筛选依据,成果发表于《BMC Plant Biology》。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胁迫因素。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虽具有中等抗旱性,但其产量和含油量在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对水分胁迫极为敏感。根系作为植物感知和响应干旱的首要器官,其形态解剖特征的适应性变化直接影响水分吸收效率。然而,关于不同向日葵基因型根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抗旱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这严重制约了抗旱品种选育进程。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巴西联邦拉夫拉斯大学植物解剖实验室联合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的科研团队,在《BMC Plant Biology》发表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采用rhizotron培养系统(一种允许可视化根系发育的培养装置),设置80%田间持水量(WW)和40%田间持水量(WD)两种水分条件,对4个商业向日葵基因型(OLISUN03、AGUARA06、HELIO250和BRS323)进行对照实验。通过显微成像技术和解剖学分析,系统评估了根系系统架构(RSA)特征和组织分化模式,揭示了水分胁迫下根系形态解剖的适应性变化规律。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采用rhizotron培养系统结合自动灌溉控制装置,精确调控水分条件;2)基于图像分析软件(ImageJ°)定量化根系角度等RSA参数;3)通过树脂包埋切片技术,在距根尖6-16 cm不同区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4)统计表皮、外皮层、皮层、内皮层厚度及维管束面积等12项解剖指标。
研究结果呈现多方面重要发现:
"Root angle"部分显示:水分胁迫使OLISUN03和BRS323形成显著更小的根系角度(分别降低23.5%和18.7%),表现为典型的窄而深RSA架构,而AGUARA06则呈现相反趋势。这种基因型特异性响应表明OLISUN03和BRS323可能通过垂直根系生长增强深层土壤水分获取能力。
"Root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部分揭示:水分胁迫显著改变组织分化时序,WD条件下所有组织在距根尖6 cm处即完成分化,而WW条件下需至12 cm处。这种加速分化现象可能与胁迫诱导的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重分布有关。
"Anatomical root analyses"定量结果表明:OLISUN03在WW条件下内皮层厚度较其他基因型增加37.2%,但在WD条件下显著降低;AGUARA06的维管束面积在WD条件下缩减达28.4%。这些变化可能分别影响水分径向运输阻力和轴向传导效率。所有基因型在WD下均表现出表皮增厚(平均增加8.7%)和后生木质部导管(RMD)直径减小(平均降低9.0%)的保守响应。
讨论部分深入阐释了这些发现的生物学意义:窄而深的RSA架构与早期组织分化共同构成向日葵应对水分胁迫的协同适应策略,使根系快速定殖深层湿润土壤区域。内皮层厚度和维管束面积的可塑性调节,则反映了不同基因型在水分吸收与运输效率间的权衡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OLISUN03和BRS323表现出的优异抗旱性状组合(深根系架构+可调内皮层屏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靶标。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向日葵根系形态解剖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多层次响应网络,建立了RSA参数与解剖特性的关联模型。不仅为向日葵抗旱育种提供了可量化的表型筛选指标,其采用的rhizotron-显微分析技术体系也为其他作物根系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未来研究可结合转录组学和激素检测,进一步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调控基础,推动向日葵品种在干旱地区的可持续种植。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