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广泛分布的入侵蜥蜴面临食物限制的证据: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时间:2025年4月16日
来源:Urban Ecosystems

编辑推荐:

为探究城市化导致节肢动物减少对城市消费者的影响,研究人员以褐安乐蜥(Anolis sagrei)为对象,研究城市食物限制情况。结果发现,雄性褐安乐蜥身体状况随城市化程度增加而下降,且节肢动物生物量与蜥蜴身体状况呈正相关。这表明城市化会影响捕食者,为城市生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广告
   X   

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各类生物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变化,其中节肢动物数量和多样性的下降尤为显著。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节肢动物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还可能通过食物网对依赖它们的生物产生连锁反应。目前,虽然已知节肢动物减少会影响城市生物,但城市食物限制的程度和范围尚不明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来自美国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Urban Ecosystems》上,为我们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布劳沃德县(Broward County)六个具有城市化梯度的研究地点,利用增强植被指数(EVI)来表征城市化程度。其次,采用陷阱法对褐安乐蜥的猎物(节肢动物)进行采样,统计其数量和生物量。最后,收集成年雄性褐安乐蜥,测量其体长(snout-to-vent bodylength,SVL)和体重,进而计算出身体状况指数(scaled mass index,Mi)。
研究结果如下:
  1. 城市化梯度特征:利用遥感反射数据对城市化梯度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最城市化的区域具有最高的反增强植被指数(-EVI)值,而最低的 - EVI 值反映了连续的成熟阔叶林覆盖。这表明 EVI 能有效反映研究区域的城市化程度。
  2. 节肢动物数量变化:研究发现,节肢动物的生物量随城市化程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356),但数量变化不显著(p=0.4209)。这说明城市化对节肢动物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3. 褐安乐蜥身体状况与节肢动物的关系:褐安乐蜥的身体状况(Mi)与节肢动物生物量呈正相关(p=0.0345),与节肢动物数量无显著关系(p=0.3872);同时,褐安乐蜥的身体状况随城市化程度增加而下降(p=0.0011),而其身体大小与城市化程度无明显关联(p=0.1875)。这表明节肢动物生物量的减少会影响褐安乐蜥的身体状况,而身体大小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为城市食物限制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节肢动物生物量随城市化下降,且与蜥蜴身体状况正相关,同时蜥蜴身体状况也随城市化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城市栖息地营养质量的下降会从底层影响个体身体状况,限制消费者种群数量。褐安乐蜥虽能适应城市环境,但食物限制可能影响其城市化耐受性的极限。此外,研究未发现节肢动物数量与蜥蜴身体大小的关系,推测可能是捕食、竞争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且未评估种群密度的影响。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城市节肢动物减少和食物限制的普遍性,以及整合食物限制和代谢需求,以深入了解城市生物面临的挑战。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让我们认识到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影响,即使是适应城市的物种也可能受到食物限制的威胁。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促使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