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 联合真菌病原:防治褐飞虱的创新策略

时间:2025年4月22日
来源:Biological Control

编辑推荐: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化学农药防治弊端重重。研究人员开展了 RNAi 介导抑制 NlToll1 对褐飞虱抗真菌免疫影响的研究,发现抑制 NlToll1 可提升真菌杀虫效果。该成果为褐飞虱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广告
   X   

在农业的大舞台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可谓是水稻的头号 “劲敌”。它每年都在稻田里肆虐,通过吸食水稻的韧皮部汁液,还传播病毒病,让无数稻农的心血付诸东流,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一直是对抗褐飞虱的 “主力军”,但频繁使用化学农药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暂时击退褐飞虱,却也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农药效果大打折扣;农药残留还污染了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在这样的困境下,寻找绿色、安全、可持续的褐飞虱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昆虫病原真菌作为自然界中昆虫的 “天敌”,逐渐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它们能直接穿透昆虫表皮进行感染,对像褐飞虱这样的刺吸式害虫有天然的克制作用。然而,昆虫自身也有一套强大的免疫系统,这就像给它们穿上了一层 “铠甲”,使得真菌的杀虫效果受到限制。那么,有没有办法削弱昆虫的免疫防御,让真菌这把 “利剑” 更锋利呢?

浙江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把目光聚焦在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上,这是昆虫免疫系统中一类至关重要的模式识别蛋白,在识别入侵病原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褐飞虱体内一个关键的 TLR 编码基因 NlToll1,通过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它的表达,结果令人惊喜:这显著提高了球孢白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褐飞虱的杀虫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ical Control》上,为褐飞虱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从浙江余姚稻田采集褐飞虱种群,在温室条件下饲养。实验中,利用定量实时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 NlToll1 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组织以及真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 RNAi 技术,合成针对 NlToll1 的双链 RNA(dsRNA)并注射到褐飞虱体内,以此来沉默 NlToll1 基因。此外,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褐飞虱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研究结果如下:

  1. NlToll1 基因特征:NlToll1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 3351bp,编码一个分子量为 126.7kDa 的蛋白质,含有典型的细胞内 Toll / 白细胞介素 - 1 受体(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TIR)结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和 14 个细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s,LRRs)。系统发育分析显示,NlToll1 与其他半翅目昆虫的 TLRs 聚在一起。
  2. 表达特征:NlToll1 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在卵期表达量最高,四龄若虫期最低;在新羽化雌成虫的脂肪体和肠道中表达水平较高。受到球孢白僵菌感染后,NlToll1 的转录水平在 1 - 3 天显著上升,1 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
  3. 对褐飞虱生存及抗真菌能力的影响:注射 dsNlToll1 后,NlToll1 基因转录水平显著抑制,褐飞虱五龄若虫生存率下降。当 dsNlToll1 与球孢白僵菌共同处理时,褐飞虱死亡率明显增加,半数致死时间(LT50)缩短,表明 NlToll1 基因沉默提高了褐飞虱对真菌的易感性。同时,在 NlToll1 基因沉默的褐飞虱血淋巴中,真菌菌丝体数量显著增多,说明 NlToll1 沉默促进了真菌在血淋巴中的增殖。
  4. 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检测发现,NlToll1 基因沉默后,在球孢白僵菌感染期间,四个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基因(NldefA、NLdefB、NllugA 和 NllugB)的转录水平受到抑制,表明 NlToll1 可能通过正向调节 AMP 表达参与褐飞虱对真菌感染的体液免疫防御。
  5. 对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16S rDNA 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NlToll1 基因沉默改变了褐飞虱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菌丰富度和均匀度增加,但多样性降低,部分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NlToll1 基因在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NAi 介导的 NlToll1 基因沉默导致褐飞虱生存率下降、对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免疫抑制作用和肠道细菌群落失调共同导致的。这项研究表明,削弱褐飞虱的免疫反应能够显著增强昆虫病原真菌的防治潜力。因此,将昆虫病原真菌与 RNAi 技术相结合,为褐飞虱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新策略,有望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