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激励与农田经济:泥炭地排水优化研究 —— 探寻农业减排与增收的双赢之路

时间:2025年5月7日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编辑推荐:

在欧洲,仅占农业面积 2.5% 的泥炭地农业却贡献了约 25% 的欧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人员通过经济建模和动态优化,分析泥炭地排水优化和再湿润策略。结果表明碳补贴影响农民收入和排水选择,30€/tCO2e 补贴能显著减排。该研究为农业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广告
   X   

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泥炭地宛如一座巨大的 “碳库”。天然水涝的泥炭地虽仅覆盖地球 3% 的陆地面积,却储存着约 6500 亿吨碳,其碳储量等同于地球植被的碳含量,更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在欧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却陷入了困境。为了发展农业,部分泥炭地被排干用于耕种,可这一行为带来了诸多严重问题。一方面,排水使得泥炭地中的有机物质在有氧环境下加速分解,大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中,成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在欧盟,泥炭地农业仅占农业总面积的 2.5%,却产生了约 25% 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其中芬兰、波兰和德国的泥炭地排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排水还导致土地沉降,每年下沉 1 - 2 厘米,不仅增加了排水成本,还让农田面临更高的洪水风险,土地生产力也逐渐下降。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减少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挑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经济建模和动态优化等技术方法(利用 DEMCROP 模型,该模型结合作物生产、作物轮作和农场经济,考虑多种技术数据和响应函数进行优化计算)。研究设定了两个不同的农场场景,模拟芬兰北部奥斯特罗波赫尼亚地区的典型农场情况,分析了不同排水方案对农民生产、土地利用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并探讨了碳补贴定价对作物多样性和农民收入的作用。

在研究结果方面:

  • 排水方案与碳价格的关系:研究发现,碳价格对农场排水方案的选择影响显著。当碳价格为零时,标准的明沟排水(Open ditches,OD)是农场的最优选择。随着碳价格逐渐升高,情况发生变化。对于没有种植土豆的农场,当碳价格达到 20€/tCO2e 时,在最偏远的泥炭地地块上安装水坝(Dams)成为最优选择;当碳价格升至 50€/tCO2e 时,除了离农场中心最近的地块安装可调式排水系统(Adjustable drainage,AD)外,其余泥炭地地块都安装水坝。对于有土豆种植的农场,碳价格达到 20€/tCO2e 时,所有泥炭地地块都安装可调式地下排水系统;当碳价格升至 50€/tCO2e 时,大部分地块维持可调式地下排水系统,最偏远的地块则安装水坝。
  • 灌溉增产对排水方案的影响:对灌溉可能带来的作物增产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发现,若灌溉没有增产效果,仅安装地下排水或灌溉都不是最优选择。但当灌溉有增产效果时,情况有所不同。对于有土豆种植的农场,2% 的灌溉增产会使离农场中心最近的三个地块采用灌溉(Adjustable drainage + subsurface irrigation,Irri),另外两个最偏远的地块采用可调式排水;4% 的增产会使没有土豆种植的农场也开始采用灌溉,有土豆种植的农场最偏远地块采用水坝;6% 的增产则会让灌溉在两个农场中更为普遍。
  • 碳价格对作物轮作和收入的影响:碳价格对作物轮作多样性影响较小。没有土豆种植的农场,作物轮作主要集中在春小麦和油籽,随着碳价格上升,自然管理田(Nature Managed Field,NMF)更多地集中在泥炭地地块。有土豆种植的农场,种植主要围绕高利润的土豆,燕麦常作为土豆的前茬作物。随着碳价格升高,两个农场的 NMF 都向泥炭地地块集中。同时,碳价格上升会使碳补贴的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增加。对于没有土豆种植的农场,碳价格达到 30€/tCO2e 时,碳补贴的 NPV 就超过了作物种植的 NPV;对于有土豆种植的农场,碳价格达到 80€/tCO2e 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碳价格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提高碳补贴价格至 30€/tCO2e 能实现大部分的减排效果,之后继续提高碳价格,对总减排量的影响较小。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来看,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生产角度,它为不同类型农场在应对碳补贴政策时提供了排水方案选择的参考,有助于农场合理规划生产,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环境保护角度,明确了通过碳补贴激励农民采用合适的排水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泥炭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提供了可行途径。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考虑作物轮作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动态变化的影响,且没有涉及排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但这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对泥炭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找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让泥炭地在未来既能持续发挥其生态价值,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支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