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胞外DNA实现exatecan精准递送: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突破

时间:2025年10月14日
来源:Molecular Cancer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当前抗体偶联药物(ADC)面临的肿瘤靶向性不足、内化效率低及难以抵达特殊病灶(如脑肿瘤)等局限,开发了一种基于抗胞外DNA(exDNA)抗体V66的新型ADC——V66-exatecan。该药物通过结合肿瘤微环境中的exDNA和癌细胞高表达的ENT2转运蛋白,实现核内靶向递送exatecan(TOP1抑制剂),在多种癌症模型(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和BRCA缺陷型髓母细胞瘤)中诱导显著DNA损伤反应(DDR)、旁观者杀伤及肿瘤完全消退,且无显著毒性。该研究为克服传统ADC局限性提供了新策略,尤其适用于DNA修复缺陷型肿瘤和血脑屏障穿透难题的治疗。

广告
   X   

在癌症治疗领域,抗体偶联药物(ADC)被誉为“魔法子弹”,旨在通过抗体特异性将高效毒素精准送达肿瘤细胞。然而,现有ADC仍面临三大瓶颈:其一,缺乏仅在肿瘤细胞高表达且健康组织几乎不存在的靶点;其二,即使抗体结合靶点,内化效率低下,仅约1%–2%的注射剂量最终进入肿瘤细胞;其三,对于血脑屏障(BBB)保护的颅内肿瘤或DNA修复缺陷型肿瘤,药物递送尤为困难。
为解决这些难题,耶鲁大学Peter M. Glazer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富集却常被忽视的成分——胞外DNA(exDNA)。当肿瘤细胞因坏死或DNA损伤释放核内物质时,exDNA在微环境中累积,成为理想靶点。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可穿透细胞核的自身抗体3E10的启发,研究者对其人源化改造,得到高亲和力exDNA抗体V66,并通过可切割连接子将它与拓扑异构酶-I(TOP1)抑制剂exatecan偶联,构建了新型ADC药物V66-exatecan。
该ADC的创新机制在于“双靶向”:V66首先结合肿瘤区域的exDNA,随后通过癌细胞高表达的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2(ENT2)直接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绕过了传统ADC的内吞-溶酶体途径。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靶向特异性,还实现了毒素的核内精准投递。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通过以下核心实验验证V66-exatecan的效能:
  1. 1.
    体内外靶向验证: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在荷瘤小鼠模型中评估V66的肿瘤富集与核定位能力;
  2. 2.
    ADC合成与表征:采用半胱氨酸偶联技术构建DAR(药物-抗体比)为8的V66-exatecan,并通过HPLC和质谱确认纯度;
  3. 3.
    细胞活力与机制研究:跨多个癌细胞系(如MDA-MB-231、DLD1 BRCA2-/-)分析ADC的EC50、DDR激活(γH2AX、pATM)及TOP1降解;
  4. 4.
    体内药效与毒性评估:在异种移植模型(三阴性乳腺癌、BRCA缺陷型结直肠癌)和自发髓母细胞瘤转基因小鼠中测试肿瘤抑制、生存期及血液学、肝肾毒性。
研究结果
1. V66抗体在体内实现肿瘤选择性积累与核定位
通过静脉注射荧光标记V66至DLD1肿瘤小鼠,24小时后显像显示抗体在肿瘤中特异性富集,而在健康组织中分布极低(除肝脏因清除途径有信号)。细胞分馏实验证实V66可穿透肿瘤细胞并主要定位于核内,且该过程依赖ENT2转运蛋白,而非经典内吞途径。
2. V66-exatecan ADC诱导DNA损伤并高效杀伤肿瘤细胞
V66-exatecan在多种癌细胞系中表现出纳摩尔级EC50值(如MDA-MB-231为6.7 nM),而对正常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无毒性。Western blot显示其能时间依赖性激活DDR信号(γH2AX↑、pATM↑)并降解TOP1。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ADC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从56天增至98天),且无体重下降或器官毒性。
3. BRCA缺陷肿瘤对V66-exatecan敏感性显著增强
在BRCA2敲除(KO)的DLD1细胞中,ADC的EC50较野生型(WT)降低10倍。机制上,BRCA缺陷细胞因持续DNA损伤释放更多exDNA,促进V66抗体内化。体内实验显示,DLD1 BRCA2-/-移植瘤经V66-exatecan治疗后40%完全消退,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33天(对照组54天)。
4. exDNA积累促进ADC内化,辐射“预激”增强疗效
通过核酸酶处理、辐射诱导DNA损伤及Sytox染色实验,证实exDNA是V66内化的关键介质。在荷瘤小鼠中,预先局部照射肿瘤(10 Gy)可显著提升V66的肿瘤积累,凸显“DNA损伤- exDNA释放-抗体富集”的正反馈循环。
5. V66-exatecan穿透血脑屏障治疗髓母细胞瘤
在Brca1-/-;Trp53-/-和Brca2-/-;Trp53-/-自发髓母细胞瘤模型中,ADC通过BBB并在脑肿瘤中富集,使中位生存期分别从85天延至110天、88天延至157天。体外实验显示髓母细胞瘤细胞对ADC高度敏感(EC50≈20 nM)。
6. 毒性研究显示优异安全性
单剂量递增实验(5–200 mg/kg)中,仅200 mg/kg组出现严重毒性(体重下降),而≤100 mg/kg均无显著血液学、肝肾或骨髓抑制。长期重复给药亦未发现器质性损伤。
结论与意义
V66-exatecan代表了一类突破性的ADC平台,其通过exDNA-ENT2双靶向机制解决了传统ADC的靶点局限性和递送效率低下的核心问题。该药物在DNA修复缺陷(如BRCA1/2突变)肿瘤中表现尤为突出,并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为三阴性乳腺癌、髓母细胞瘤等难治性肿瘤提供了新策略。其卓越的安全性(治疗窗宽)和诱导肿瘤完全消退的潜力,支持其进入临床转化阶段,有望成为下一代精准癌症治疗的重要候选药物。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