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种兵”,其抗原特异性由T细胞受体(TCR)α和β链共同决定。然而,αβ链配对信息在常规bulk TCR测序中丢失,而单细胞TCR-seq虽能保留配对,却受限于成本与通量,难以开展大队列纵向研究。如何以低成本获得深度、配对且定量的TCR谱系,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为破解这一瓶颈,Pogorelyy等人在《Nature Methods》报道TIRTL-seq(throughput-intensive rapid TCR library sequencing)。该方法将数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装至384孔板,每孔仅2 μl体系,利用非接触式分液与疏水覆盖层实现反应微型化,同步完成细胞裂解、逆转录及多重PCR,一次性生成数百个平行TCRα/β文库,单板试剂成本仅185美元。作者重新编写GPU加速的MAD-HYPE算法,并开发基于克隆频率相关性的T-SHELL算法,解决了高扩增克隆因“无处不在”而无法配对的难题。将六板数据合并后,从6×10 PBMCs中鉴定出989 241条独特αβTCR配对,数量比同价位10x Genomics Chromium实验高两个数量级。
纵向追踪一名SARS-CoV-2感染者发现,TIRTL-seq不仅重现了bulk 5′RACE TCR-seq检出的1 511条扩增克隆,还为其1 247条(82.6%)成功匹配TCRα链,而10x Genomics仅匹配521条。更重要的是,研究捕捉到EBV特异性克隆与SARS-CoV-2克隆截然不同的动力学:前者在急性期迅速登顶并保持高频,后者则在康复期显著收缩,血清学验证同期新发EBV与SARS-CoV-2双重感染,提示TIRTL-seq可无偏解析多病原体共同塑造的免疫景观。
主要技术路线:
384孔板组合条码+多重RT-PCR构建平行TCRα/β文库;
GPU重写的MAD-HYPE与克隆频率相关T-SHELL算法实现高效配对;
纵向采集轻症COVID-19患者三时点PBMC,并行CD4/CD8分选;
10x Genomics单细胞TCR-seq与5′RACE bulk TCR-seq作为金标准对照;
体外构建NFAT-GFP Jurkat报告系统验证TCR抗原特异性。
结果亮点:
TIRTL-seq协议优化:单孔可承载2.5×10 PBMCs,α和β链检出率均>98%,成本降至0.02美元/细胞。
配对效率与深度:单块384孔板从1×10 PBMCs获得169 423条αβTCR;六板联合近百万条,覆盖>3×10细胞。
高扩增克隆配对:T-SHELL利用跨孔读段频率相关性,成功配对73/74条10x检出的大克隆(≥5细胞)。
纵向克隆追踪:鉴定980条CD8和213条CD4克隆在急性期显著扩增,446条CD8和134条CD4克隆在康复期收缩;发现EBV与SARS-CoV-2特异TCR迥异的扩增-持久模式。
定量准确性:与10x Genomics相比,克隆频率(Spearman ρ=0.71)与log2FC(R=0.90)高度一致。
功能验证:克隆四条代表性TCR至Jurkat细胞,经多肽刺激后GFP比例升高10–35倍,证实预测特异性可靠。
结论与讨论:
TIRTL-seq首次将“低成本、高通量、配对、定量”四大需求整合到同一平台,其每百万细胞成本仅为10x Genomics的十分之一,而配对克隆数目提升逾百倍,为大队列免疫组库调查、疫苗应答评估及T细胞治疗靶点挖掘提供了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方法学上,T-SHELL算法填补了组合条码无法配对高丰度克隆的理论空白;应用层面,研究清晰展示了不同病毒(急性SARS-CoV-2与潜伏EBV)驱动TCR克隆扩张与维持的不同策略,为理解记忆克隆形成及优化疫苗设计提供了新视角。未来,通过引入UMI校正扩增偏好、扩展至全长TCR克隆及整合单细胞转录组,TIRTL-seq有望成为精准免疫监测的常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