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 上皮 - 间质网络:解析乳糜泻小肠细胞生态系统的密码

时间:2025年5月7日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编辑推荐:

乳糜泻(CD)患者肠道损伤的免疫 - 上皮 - 间质相互作用尚未完全明晰。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对 CD 肠道活检样本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为理解 CD 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广告
   X   

在健康医学领域,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影响着 1 - 2% 的欧洲和北美人群。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终生遵循无麸质饮食(Gluten - Free Diet,GFD),但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难治性 CD 患者,即便遵循 GFD,仍存在持续的组织损伤,这表明当前的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此外,虽然已知 CD 具有很强的遗传成分,与 HLA - DQ2 和 HLA - DQ8 等基因密切相关,且有多项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但免疫 - 上皮 - 间质相互作用在肠道损伤中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这也限制了新治疗方法的开发。因此,深入探究 CD 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综合性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为理解 CD 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单细胞转录组学(single - cell transcriptomics)技术,对 35 名参与者(21 名 CD 患者和 14 名对照)的十二指肠上皮、免疫和实质细胞进行测序,分析了 86,442 个细胞;同时采用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对 20 名参与者的十二指肠活检样本进行研究,以确定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信息。此外,还结合了 T 细胞受体测序(TCR - seq)、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等技术,从多个层面解析肠道细胞生态系统。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1.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变化:研究人员分析了 EPCAM+上皮细胞群,发现 CD 患者的上皮细胞呈现出向祖细胞状态转变的趋势,同时分泌和肠内分泌细胞群受到干扰。转运扩增(Transit - amplifying,TA)细胞增多,成熟肠上皮细胞减少,且吸收功能相关基因下调。此外,CD 患者的上皮细胞还上调了多种抗原呈递分子,干扰素刺激基因主导了上皮反应。

  2. 肠道 TFH样 CD4+T 细胞增加: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 CD 患者的肠道中,TFH样 CD4+T 细胞和调节性 T(Treg)细胞增多。这些细胞表达特定的基因和细胞因子,如 TOX2、IL21 和 CXCL13 等,与谷蛋白特异性 CD4+T 细胞的表型相似。

  3. 髓系和 B 细胞谱系的改变:在儿科样本中,研究人员观察到 B 细胞谱系的变化,IgA+和 IgM+浆细胞增多,CXCR5+B 细胞向 CD27+记忆 B 细胞表型转变。同时,肠道髓系细胞群也受到影响,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和功能发生改变。

  4. 组织驻留记忆 CD8+T 细胞的变化:肠道 CD8+T 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多种组织驻留记忆 CD8+(TRM)细胞亚群。其中,TRM(2) 细胞在 CD 患者中显著增加,且其克隆型和转录特征发生改变,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5. CD8+TCR 库的改变: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和批量测序技术分析 CD8+T 细胞的 TCR 库,发现 CD 患者中 TRBV28 基因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且这种变化在循环的归巢 CD8+T 细胞中也有体现,表明 TCR 依赖性激活可能在 CD 中发挥作用。

  6. γδ T 细胞群体和 TCR 库的改变:十二指肠上皮内 γδ T 细胞在 CD 患者中增多,其转录谱与黏膜 CD8+αβ T 细胞有重叠,但也存在特异性富集的区域。此外,γδ T 细胞的 TCR 库发生改变,TRGV3 使用增加,TRGV4 减少。

  7. 免疫上皮变化在治疗后持续存在:对接受治疗(GFD)的 CD 患者样本分析发现,尽管部分细胞和转录变化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生物学变化持续存在,如 TA 细胞比例增加、CD8+T 细胞亚群异常等,这表明即使经过治疗,肠道仍存在潜在的免疫和上皮异常。

  8. 基质和内皮细胞群体的变化:分析 CD 患者的十二指肠基质和内皮细胞发现,基质细胞中干扰素诱导基因上调,内皮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上调,这些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炎症反应。

  9. 空间转录组学揭示淋巴聚集区(LAs):通过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研究人员在 CD 患者的十二指肠黏膜中发现了 13 个转录上不同的区域,其中免疫丰富区域和 LAs 在 CD 患者中显著扩大。LAs 中富集了 TFH样 CD4+T 细胞、B 细胞和浆细胞的基因特征,且存在特定的信号通路激活。

  10. 受体 - 配体和 GWAS 候选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对空间转录组学数据集中的受体 - 配体表达和 GWAS 候选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存在特定的信号通路激活,且 GWAS 候选基因在特定细胞类型和区域中富集,这有助于理解遗传易感性如何驱动 CD 的炎症反应。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全面解析了成人和儿童 CD 患者肠道免疫、上皮和实质细胞群体的变化,揭示了疾病相关细胞类型在黏膜微环境中的空间定位和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理解 C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针对 CD 的潜在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还强调了治疗后免疫和上皮 “疤痕” 的持续存在,为进一步探索 CD 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对推动 CD 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