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南亚地区非正规砖窑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气污染问题,来自孟加拉的研究团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了低成本操作改进方案。该干预使65%的"之字形"(zigzag)砖窑采纳新实践,实现能耗降低23%、CO2和PM2.5减排20%,同时提升砖块质量并降低燃料成本,社会效益成本比达65:1。这项研究为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南亚低收入国家,传统燃煤砖窑作为非正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区域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孟加拉的实证研究揭示,占行业81%份额的"之字形"(zigzag)窑炉因操作不当长期未能发挥其能效潜力。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创新干预方案:通过调整燃煤投喂(coal feeding)方式和砖坯堆叠(brick stacking)技术等操作细节,优化窑炉热效率。276座砖窑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干预组窑炉能耗显著下降23%,相当于每窑年减排CO2 171吨、PM2.5 0.45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进无需资本投入即实现"双赢"——窑主燃料支出降低15%,优质砖产出比例提升。
采用185美元/吨的社会碳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计算,该干预的效益成本比高达65:1,每吨CO2减排成本仅2.85美元。研究证实,在监管薄弱的非正规产业中,经济激励驱动的技术改良可成为环境治理的有效突破口,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