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场调控分数量子霍尔态与整数量子霍尔态的研究

时间:2025年5月15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为探究真空电磁场对强关联电子态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高迁移率二维电子气(2DEG)的量子霍尔体系为平台,通过可调谐移动腔系统,发现真空场可降低奇整数填充因子的交换分裂,增强 4/3、5/3 和 7/5 分数量子霍尔(FQH)能隙,为调控低维材料量子相开辟新路径。

广告
   X   

在量子世界里,看似 “空无一物” 的真空实则充满着不断涨落的电磁场,这些真空场波动(如兰姆位移、自发辐射和卡西米尔效应的根源)长期以来在固态系统中因影响微弱而被忽视。然而,低维系统中电子关联与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凝聚态物理的前沿领域,对量子材料和器件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高迁移率二维电子气(2DEG)的量子霍尔体系,因其能展现强关联电子态,成为探究真空电磁场影响的理想平台。但如何直接观测和调控真空场与电子态的相互作用,仍是亟待突破的科学难题。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的 Josefine Enkner、Jérôme Faist 等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Tunable vacuum-field control of fractional and integer quantum Hall phases” 的研究论文。他们通过构建可精细调节真空场强度的移动腔系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真空电磁场对量子霍尔态的显著调控作用,为理解强关联电子体系与量子光场的相互作用开辟了新维度。

研究人员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

  1. 移动腔系统:通过调节金属开环谐振器(CSRR)与 GaAs 基二维电子气(2DEG)的间距(从完全解耦的 1200 μm 到超强耦合的 0.35 μm),精准控制真空场与电子气的耦合强度(归一化耦合强度 ΩRabicav从 0% 至 32%)。
  2. 磁输运测量:在强垂直磁场下,通过测量纵向电阻(ρxx)和横向电阻(RH),表征整数量子霍尔(IQH)态和分数量子霍尔(FQH)态的输运特性。
  3. 激活输运分析:利用阿伦尼乌斯定律拟合激活能,提取能隙参数,研究真空场对电子自旋分裂和 FQH 能隙的影响。

研究结果


真空场调控整数与分数量子霍尔态的输运特性


当谐振器靠近 2DEG 时,奇整数填充因子(如 ν=13、15 等)的纵向电阻最小值升高,量子化平台退化,表明真空场削弱了电子自旋分裂。通过激活能分析发现,有效旋磁因子 g*从解耦状态的 6.5 降至超强耦合状态的 4.5,印证了交换能修正的减少。

对于分数量子霍尔态(如 4/3、5/3、7/5),随着耦合强度增加,纵向电阻最小值降低,平台展宽,能隙显著增大。例如,5/3 态的激活能在耦合强度 32% 时比解耦状态提高约 50%,而属于 1/5 Laughlin 态家族的 4/5 态能隙则无明显变化,提示真空场对不同 FQH 家族的作用存在差异。

虚拟光子介导的长程吸引相互作用


理论分析表明,真空场的强空间梯度(高达 108 V/m2)通过虚拟腔光子交换,在二维电子气中诱导出长程吸引势。该势在同一朗道能级内打破科恩定理限制,形成有效的电子 - 电子相互作用。计算显示,这种吸引势导致奇整数填充因子的交换分裂降低,同时通过抑制库仑相互作用的长程分量,增强特定 FQH 态的能隙,与实验结果吻合。

系统参数与机制验证


研究排除了静电屏蔽效应的干扰:金属谐振器与 2DEG 的间距远大于磁长度(约 10 nm),此时静电对库仑势的修正可忽略。对比实验与理论模型(如 Girvin–MacDonald–Platzman 磁激子理论),发现真空场梯度和耦合强度是调控效应的关键参数,且结果与半导体异质结的高电子迁移率(1.69×107 cm2/V・s)和低无序度高度相关。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揭示了腔真空场通过虚拟光子交换重塑电子关联的新机制,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对量子霍尔体系中强关联电子态的真空场调控。具体而言,真空场诱导的长程吸引相互作用可有效降低自旋分裂、增强特定分数量子霍尔能隙,为低维材料中关联量子相的操控提供了全新手段。

该成果不仅拓展了腔量子电动力学(cavitronics)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也为设计紧凑型器件中定制化多体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未来,这种基于真空场调控的技术有望延伸至莫尔材料、分数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甚至量子信息处理领域,为探索新型量子态和开发高性能量子器件开辟新方向。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