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东南亚大陆(MSEA)人群在基因组数据库中长期缺乏代表性。研究人员通过短读长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3,023个样本,构建SEA3K数据集(phase I),鉴定出2,283万特有单核苷酸变异(SNV)和2.4万结构变异(SV),揭示该区域存在高度遗传异质性、44个正选择基因组区域(含89个功能基因)及两阶段Denisovan古人类基因渗入事件,为理解亚洲人群演化史和复杂疾病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东南亚大陆(Mainland Southeast Asia, MSEA)作为人类多样性研究的活化石,其近3亿人口承载着独特的遗传密码。最新研究通过深度短读长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解码3,023个个体基因组,辅以37例代表个体的长读长测序,构建了SEA3K基因组数据库(phase I)。
数据宝库中涌现出7,959万个小变异(small variants)和96,384个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 SV),其中2,283万SNV和24,622个SV堪称"遗传身份证"——仅存在于该数据集。研究团队如同遗传侦探,发现MSEA人群呈现"万花筒式"遗传组分组合,更在44个基因组区域捕获到达尔文正选择(Darwinian positive selection)的分子脚印,涉及89个调控生理特征的基因,从免疫应答到体貌特征无所不包。
最引人入胜的是Denisovan古人类留下的"遗传礼物"。数据显示至少两波独立的Denisovan基因渗入(archaic introgression)事件在亚洲现代人中发生,部分渗入区域更显示出适应性演化迹象。这项研究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海量新变异不仅重绘了亚洲人群迁徙地图,更为破解史前谜题、解析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s)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金钥匙。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