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胶质细胞(Microglia/Astrocytes/OPC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NDs)中的双重角色:通过吞噬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和清除毒性蛋白聚集体(如Aβ、Tau、α-Syn)维持脑稳态,但其功能失调会加速病理进程。重点探讨了补体通路(C1q/C3)、TREM2、TAM受体等关键分子机制,并展望了靶向胶质细胞吞噬的治疗策略(如抗体疗法、溶酶体激活剂)。
神经退行性疾病(NDs)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以突触和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特征,伴随毒性蛋白聚集体(如Aβ、Tau、α-Synuclein)的积累。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是病理核心,但近年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通过吞噬功能参与疾病进程,其作用如同一把"双刃剑"——生理状态下维持稳态,病理状态下却可能加速神经损伤。
发育过程中,胶质细胞通过"吃我"(如补体C1q/C3、磷脂酰丝氨酸PS)和"不吃我"(如CD47)信号精确调控突触修剪。小胶质细胞依赖TREM2、补体受体CR3吞噬凋亡细胞,而星形胶质细胞通过MEGF10/MERTK清除远端树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在视觉皮层中表现出比小胶质细胞更强的突触吞噬能力。
衰老和疾病中,补体通路过度激活导致突触过度清除。例如,AD模型中小胶质细胞通过C1q-C3-CR3轴异常吞噬突触,而脂滴累积小胶质细胞(LDAM)和自噬失调星形胶质细胞(APDAs)的吞噬功能受损。
胶质细胞对蛋白聚集体的清除机制因蛋白类型而异:
被吞噬的蛋白可能面临三种结局:
靶向胶质细胞吞噬的策略包括:
未来需平衡胶质细胞激活与神经保护,如设计同时靶向TAM受体(AXL/MERTK)和Aβ的融合蛋白,既能增强清除又抑制炎症。正如研究者所言:"理解胶质细胞吞噬的精确机制,将是开发NDs治疗的关键钥匙。"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