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为解决小细胞肺癌(SCLC)等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存在的谱系异质性和可塑性机制问题,通过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和单细胞测序技术,首次证实基底细胞(而非传统认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是SCLC的细胞起源,能够产生包括ASCL1+、NEUROD1+和POU2F3+在内的多种亚型,并揭示了MYC激活和PTEN缺失协同促进POU2F3+簇细胞样肿瘤发生的关键机制,为靶向肿瘤可塑性提供了新视角。
癌症细胞可塑性是肿瘤进展和治疗抵抗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神经内分泌(NE)癌症中,尤其是小细胞肺癌(SCLC),其细胞起源和异质性机制仍不明确。SCLC包括ASCL1+(SCLC-A)、NEUROD1+(SCLC-N)、POU2F3+(SCLC-P)和YAP1+等分子亚型,其中SCLC-P亚型预后最差且缺乏代表性模型。传统认为肺神经内分泌细胞(PNEC)是SCLC的细胞起源,但该细胞类型无法解释SCLC-P的出现。近年来研究发现,肺基底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分化产生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簇细胞(tuft cell),提示其可能是连接NE和tuft肿瘤表型的桥梁。
为探究SCLC中亚型异质性的起源,研究人员利用多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GEMMs)、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谱系追踪(CellTagging)和类器官移植等技术开展研究。关键方法包括:通过腺病毒Cre(Ad-Cre)特异性激活Rb1fl/fl;Trp53fl/fl;MycT58A(RPM)等模型中的致癌突变;建立基底细胞来源的类器官模型并进行体内外转化实验;利用Caris Life Sciences的944例人SCLC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采用单细胞克隆分析和CellRank等算法解析细胞命运轨迹。
研究首先发现,在119例人SCLC活检组织中,约19%为POU2F3+,其中超过82%共表达ASCL1和/或NEUROD1,表明肿瘤内存在显著的亚型异质性。随后通过基底细胞特异性KRT5-Cre模型诱导肿瘤,发现基底细胞起源的SCLC肿瘤表现出更广泛的亚型多样性,包括高比例的POU2F3+肿瘤,且其分布更接近人SCLC的亚型比例。
通过建立基底细胞类器官模型并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成功模拟出所有SCLC亚型,包括此前难以获得的SCLC-P和ATOH1+亚型。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从基底状态向NE、神经元样、簇细胞样等多种命运转化的轨迹,并发现一种罕见的ASCL1+/NEUROD1+(A/N)杂交状态。
进一步研究发现,ASCL1缺失(RPMA模型)可促进POU2F3+表型的出现,并伴随肿瘤潜伏期延长和部分肿瘤呈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特征。这表明ASCL1在抑制tuft命运中起关键作用,其缺失可增强肿瘤的可塑性。
分子机制上,研究发现PTEN缺失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MYC表达,从而协同促进SCLC-P的发生。在人类SCLC数据中,PTEN缺失与MYC扩增在POU2F3high肿瘤中显著富集,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最后,通过对944例人SCLC样本的分析,发现基底细胞特征与YAP1+亚型密切相关,而簇细胞特征与离子细胞(ionocyte)特征高度相关,提示人SCLC中存在与小鼠模型相似的基底细胞起源和分化轨迹。
该研究首次系统证实了基底细胞作为SCLC细胞起源的重要性,揭示了其产生多种肿瘤亚型的潜能,解释了SCLC中亚型异质性的细胞来源。研究发现MYC激活和PTEN缺失协同驱动SCLC-P发生的机制,为针对该亚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研究建立的基底细胞类器官模型和体内外研究平台,为后续研究SCLC可塑性和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工具。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SCLC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发表于《Nature》杂志,对肿瘤生物学和精准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