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公布在《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9,28(4):747-754)杂志上。
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公布在《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9,28(4):747-754)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员,其现任植物分类学和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科学理事会常务委员, 国际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执行主任。
在这40年里高原的温度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地域性差异较大。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植被变化的时空差异也较大。从植被覆盖角度看,中部和西北部植被趋于退化,而东南部植被状况在改善。同时,植被返青期和黄枯期发生变化;部分地区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改变;垂直和水平植被带推移;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一些地区的生物量有所下降;土壤碳库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由于冻融和沙漠化,部分区域植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最后,文章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定点观测和长期监测、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
附:
许建初,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植物分类学和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副主任,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GBP) 和全球环境变迁人类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科学理事会理事,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科学理事会常务委员, 国际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执行主任。
主要从事民族生态学、生物多样性、遥感与资源评估、环境资源管理和环境政策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包括在SCI刊物上发表15篇,专著、综合考察和会议论文集15本,已培养硕士5名。几年来主持福特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国际山地中心、瑞士发展合作局、加拿大发展研究中心等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以及国内资助项目10余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