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就是其中一种常见且棘手的心理疾病,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患者。SAD 患者总是害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极度恐惧各种社交场合,这种心理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社交,还会对学业、工作造成严重阻碍。更糟糕的是,SAD 常常与抑郁症相伴而生,给患者带来双重折磨。
目前,针对 SAD 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往往伴随着各种副作用,如头痛、恶心、睡眠障碍等。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 Behavioral Therapy,CBT)基于暴露技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行为和反应方式来减轻焦虑,已被证明有一定疗效。然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CBT 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就是其中之一。tDCS 通过在头皮上施加微弱电流,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 SAD 的辅助方法。不过,关于 tDCS 单独使用或与 CBT 联合使用的疗效,仍存在诸多疑问,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 Zanjan 大学医学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sychiatry》上,为 SAD 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研究人员采用了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并进行了 3 个月的随访。研究样本来自 Shafiyeh 诊所、Beheshti 医院精神科诊所的患者,以及 Zanjan 市大学校园筛选出的人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 37 名符合条件的 SAD 共病抑郁患者参与了研究。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CBT + 主动 tDCS 组、主动 tDCS 单独治疗组和 CBT + 假 tDCS 组。
研究中,主动 tDCS 组采用强化刺激方案,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F3)和内侧前额叶皮质(Fpz)进行刺激,每天两次,每次 20 分钟,中间间隔 20 分钟,连续进行 5 天,共 10 次治疗。CBT 则基于暴露技术,为患者提供 12 - 20 次的个体化治疗,每周两次。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专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 Liebowitz 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Beck 抑郁量表(Beck’s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 I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WHOQOL - BREF)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忧虑问卷(Penn State Worry Questionnaire,PSWQ)。
研究结果
- 社交焦虑和抑郁症状:所有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SAD 症状(通过 LSAS 测量)均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明显。不过,CBT + tDCS 组在恐惧量表得分上的降低幅度更大,且显著超过 CBT + 假 tDCS 组。对于抑郁症状(通过 BDI - II 测量),所有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也都显著改善,同样没有组间差异12。
- 生活质量和特质焦虑:在生活质量方面,只有 CBT + tDCS 组和 tDCS 单独治疗组在随访时,整体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和心理领域得分显著提高。在特质焦虑方面,所有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特质焦虑(通过 PSWQ 测量)及其两个组成部分的得分均显著降低34。
研究结论和讨论
研究表明,CBT 联合强化 tDCS、强化 tDCS 单独治疗以及 CBT 联合假 tDCS 这三种干预方式,都能有效减轻 SAD 患者的症状、缓解抑郁和特质焦虑,同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总体上三种干预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 CBT 联合 tDCS 在减轻 SAD 患者的恐惧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干预方式。
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证实了 tDCS 对减轻 SAD 症状的有效性,为 SAD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次,对于那些难以接受 CBT 或对 CBT 无反应的患者,tDCS 可能是一种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法。此外,研究还支持了强化 tDCS 在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tDCS 的刺激焦点有限,可能会影响额外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且缺乏其对皮质下区域影响的实证证据;目前缺乏针对焦虑障碍的 tDCS 标准指南,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刺激参数。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该研究通过三个月的结果监测,涵盖了主要和次要临床结果指标,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大样本的基础上,结合神经成像技术,深入探究 tDCS 联合 CBT 治疗 SAD 的神经机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为更多 SAD 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