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探索自然接触对慢性腰痛患者的重要性及其可及性挑战

时间:2025年6月6日
来源:The Journal of Pain

编辑推荐:

慢性腰痛(cLBP)是全球致残主因,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团队通过10例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反思性主题分析,首次揭示自然空间对cLBP患者具有分散注意力、改善情绪等多重疗愈价值,但地形障碍、休息设施缺失等可及性问题严重制约其疗效。该研究为绿色社会处方(green social prescribing)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发表于《The Journal of Pain》。

广告
   X   

慢性腰痛(cLBP)是全球致残年限(YLD)的首要病因,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尽管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iopsychosocial model)已证实其多维度特性,但传统药物治疗仍显乏力,"一刀切"的镇痛方案失败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绿色社会处方(green social prescribing)——通过自然接触改善健康的非药物干预——逐渐崭露头角。然而,自然空间究竟如何影响cLBP患者的自我管理?这些潜在益处又面临哪些现实障碍?这些问题亟待科学解答。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这项开创性研究。通过10例半结构化访谈(9名女性,平均病程19.1年),采用反思性主题分析(Reflexive Thematic Analysis)方法,首次系统探索了cLBP患者与自然空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发表于疼痛学顶级期刊《The Journal of Pain》,为自然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研究采用三项关键技术:1) 通过社交媒体和疼痛诊所招募英国cLBP患者队列(病程≥5年);2) 在线Zoom半结构化访谈,聚焦自然空间使用体验与障碍;3)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框架的反思性主题分析,确保主题生成不受先验假设影响。

研究结果呈现两大主题:

重要性自然
通过四个子主题揭示自然的多维价值:

  • 连接:自然空间打破社会隔离("花园让我保持与世界的联系"—Kate)
  • 运动:户外运动比健身房更具整体效益("自然运动带来更持久的幸福感"—June)
  • 逃避与分心:沉浸式自然体验转移疼痛注意力("观察花卉昆虫让我暂时逃离一切"—Kate)
  • 压力与情绪:自然环境降低应激反应("靠近水边让我深度放松"—Anne)

难以接近的自然
四个子主题揭示访问障碍:

  • 可穿越地形:不平整地面限制活动("沼泽小径数周无法使用"—Emma)
  • 休息设施:座椅缺失加剧疼痛风险("必须确认有休息点才敢出行"—Kate)
  • 自由与自发:周密计划扼杀探索乐趣("轮椅电量、药品必须万全"—Emma)
  • 邻近性:优质自然空间距离过远("本地公园只有单调草坪"—June)

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验证了注意力恢复理论(ART)和应激减少理论(SRT)在cLBP领域的适用性——自然的"软性吸引"(soft fascination)特性能有效分散疼痛注意力,而"远离感"(being away)则提供心理解脱。但研究也暴露严峻现实:高达80%的参与者因身体限制无法充分享受这些益处,这与既往残疾人研究一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自然空间的镇痛效果可能被低估,因其可及性障碍在cLBP群体中尤为突出。

这项研究具有三重重要意义:首先,为绿色社会处方治疗cLBP提供循证依据;其次,揭示环境设计缺陷如何加剧健康不平等;最后,指出虚拟现实等替代方案的发展方向。正如作者强调:"自然接触可能是经济有效的cLBP自我管理工具,但必须首先解决可及性危机"。该成果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更对城市规划、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启示。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