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前外侧皮质完整的双髁胫骨平台骨折脱位:发生率、骨折特征及并发症分析

时间:2025年6月16日
来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s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伴有完整前外侧(AL)皮质缘的双髁胫骨平台(BTP)骨折脱位这一特殊类型,通过回顾性分析455例患者数据,首次明确其发生率(10%)及特征(平均后外侧塌陷9mm)。研究团队采用单一切口内侧钢板固定为主(74%)的策略,实现89%病例关节面台阶<5mm,且深部感染率仅4.3%,为临床处理这类高难度骨折提供了循证依据。

广告
   X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损伤,年发病率约10/10万,其中双髁胫骨平台(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BTP)骨折占比高达32%。这类骨折常伴随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塌陷,而其中一种特殊亚型——前外侧(Anterolateral, AL)皮质保持完整的骨折脱位,因独特的"内侧剪切力伴后外侧关节面压缩"机制,成为外科治疗的难点。传统观点认为这类损伤需要复杂双切口手术,但软组织肿胀和手术入路选择常导致高并发症率。为此,来自美国两家一级创伤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展了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Orthopaedics》。

研究团队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通过ICD-10和CPT代码筛选2010-2023年间455例BTP骨折患者,最终纳入46例符合标准病例。关键技术包括:1)基于CT三维重建确认AL皮质完整性;2)采用AO/OTA 41C分型标准;3)通过术后X线测量近端胫骨内侧角(MPTA)和后侧角(PPTA);4)统计单/双钢板固定比例及并发症。

Patient and Injury Characteristics
数据显示这类特殊骨折占BTP骨折的10%,平均年龄53岁,71%为高能量损伤。CT测量显示后外侧关节面平均塌陷达9mm,40%病例外侧平台受累>50%,但仅发现1例半月板撕裂需修复,提示损伤机制以轴向暴力为主。

Surgical Management
74%病例采用单切口手术,其中63%仅用内侧入路。固定方式上,59%采用单内侧钢板,20%用双内侧钢板,仅2.2%修复外侧半月板。这种"保守"策略取得满意效果:术后MPTA中位数88°(86-89°),PPTA 9°(7-11°),89%病例关节面错位<5mm。

Complications
总体再手术率17%,深部感染率4.3%,显著低于传统双切口文献报道的15-20%。值得注意的是,未发现与外侧结构未处理直接相关的功能不良病例。

Discussion
研究首次量化了这类特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其10%的占比提示临床不应忽视。创新性提出"内侧主导"手术策略的合理性:1) AL皮质完整可提供间接复位参考;2) 后外侧塌陷可通过韧带整复效应改善;3) 避免外侧切口降低软组织并发症。但作者强调对>50%外侧关节受累者,需个体化评估是否追加外侧支撑。

Conclusion
该研究为BTP骨折精准分型提供新依据,证实单切口内侧固定对AL皮质完整型的有效性。低半月板修复率(2.2%)引发对隐匿性外侧损伤筛查的思考,建议结合关节镜评估。未来需长期随访验证功能预后,但当前数据支持在急性期优先采用软组织保护策略,这对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