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干细胞克隆造假事件最新进展
“有什么新进展?”连日来,如果在韩国同行间问这句话,那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指“我有好几个小时没看电视没上网了,这段时间黄禹锡事件又有什么新进展?”
韩国人对黄禹锡事件的关注是真切的。从平地一声雷开始发展到今天,这个曲折的事件充满了各种重大题材和流行调料,一波三折,令人叹为观止。黄禹锡的研究拥有取得全球突破、治愈人类难治病、奠定韩国未来生物产业基础、为韩国人争的全球荣誉的重大意义;涉及到下属女研究员的卵子和卵子金钱交易问题;经历了合作研究伙伴的分裂,而这个研究伙伴来自对生命伦理态度截然不同的美国;重大国际论文的造假行为;总统和国民从满怀信任到不知所措;诚恳的道歉、道歉同时的隐瞒以及第二次道歉;另一个合作伙伴彻底反目成仇并且涕泪滂沱……
黄禹锡新闻的密集轰炸,事实真相却迟迟不能确认,这句话无疑还包含着许多无奈和疲惫。
几乎所有的韩国人都知道,黄禹锡事件今天的最新进展是,汉城大学对黄禹锡的内部调查已经进入了一个小高潮:为防止临时伪造研究成果,黄禹锡的实验室被安装了摄像头,研究室以外的人员禁止出入。事实上,这里已经被封锁了。
韩国报纸指出,学术界一致认为,黄禹锡此前所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全球第一条克隆狗、全球第一例用人类卵子培养的人类干细胞乃至此前的韩国第一例克隆牛,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共性是,按照黄禹锡提供的资料,他的这些研究成果难以进行验证。
自11月中旬以来,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教授吸引了全韩国人的眼球。虽然引人关注,但是整个事态还是发展平缓的,主要的疑问在于黄禹锡在研究中使用的人类卵子的收集过程是否符合伦理学原则。韩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和首尔大学伦理委员会很快得出了结论,黄的研究符合韩国今年1月份出台的有关法律的要求。
随后,黄禹锡亲自站出来向全体国民道歉,承认使用了下属女研究员自愿提供的卵子,而且对由其密切的合作伙伴、韩国Mizmedi医院理事长卢圣一提供的来自其他女性的卵子在采集过程中使用了金钱的事实,也在“事后”有所耳闻。
黄禹锡同时辞去了他所担任的各种职务,表示要专心研究工作。
黄禹锡的表态赢得了大部分国人的信任。在这种气氛之下,韩国国营电视台MBC的特别节目PD手册不合时宜地提出了黄禹锡研究成果的真伪问题,原因是黄禹锡实验室提供的干细胞样品没有通过MBC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的检测。
作为黄禹锡最新研究成果的标志,今年5月,黄禹锡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同多位作者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述了使用人类体细胞和去掉了细胞黄的人类卵子克隆人类胚胎的胚囊,并且从胚囊中提取和培养人类干细胞的技术。
虽然这项技术被认为打开了人类利用克隆技术进行临床治疗的大门,但是,MBC委托检测机构检测的结果是,黄禹锡实验室提供的人类干细胞样本的DNA不能与作为克隆原型的人类体细胞的DNA相符。事实上,实验室提供的细胞大部分无法检测。
MBC的质疑激起了韩国社会的愤怒。其收视率几乎当即下降30%,多家公司宣布在MBC电视台停播自己的广告,MBC电视台门口坐满了示威的人群。
韩国总统卢武铉亲自出来表态说,有关黄禹锡研究成果的疑惑,应该在黄禹锡此后的研究工作中“自然而然”得到验证,韩国今年升格为副总理级的科技部也明确表示支持黄禹锡。MBC进行了无谓的抗争,最后在重重压力之下,PD手册的编导被停职,MBC高层向国民道歉。
直到这时,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国际舆论包括刊登黄禹锡论文的美国《科学》杂志,对黄禹锡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信任的。虽然另一个著名科学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也提出了质疑,但在韩国媒体上听不到《自然》的声音。
但是,有关黄禹锡论文的争论日渐增多起来。不同的声音除了来自一些韩国媒体和国外媒体,也有黄禹锡曾经的合作者。最后,黄禹锡所属的汉城大学改变了态度,表示要对黄禹锡的研究成果进行核实。黄禹锡也在汉城大学宣布这一决定之前致电学校,主动要求核实。
15日以来,形势急转直下。卢圣一在同黄禹锡对话之后爆炸性地宣布,黄禹锡的研究成果根本不存在。
一直以来,对黄禹锡的研究尽管有各种疑惑,但也不过仅仅是很少一些人的质疑,但是突然,问题变大了。卢圣一不同于别人,他是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拥有自己的技术,大量卵子则由黄禹锡提供。他是“既出力,又出钱”的,在黄禹锡申请的许多专利中拥有40%的所属权。这样一个人站出来,亲口在记者招待会上表态说黄禹锡研究成果的证据、克隆的人类干细胞完全“不存在”,对黄禹锡的打击可想而知。
这一记来自背后的冷拳,最后促成黄禹锡下决心撤回其研究论文。
在卢圣一表态后的第二天下午,黄禹锡终于结束了自第一次道歉之后拒绝与媒体接触的姿态。他举行了自己的记者招待会,掷地有声地朗读了一篇事前准备好的讲话稿。他说,他的研究小组的确克隆出了有关干细胞,截至2005年1月9日,共培育出6个干细胞,并将其中的两个细胞体冷冻保管。但由于实验室受到污染,除已经冷冻保管的,其他细胞全部死亡。此后,实验室又培育了6个干细胞,最后以这8个干细胞为基础提出了论文。
黄禹锡表示,虽然研究成果真实,但由于有关论文引用的照片存在重大问题,所以决定同论文的其他作者协商,撤回已登载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
至今,论文已经被撤销了。黄禹锡在记者会上的发言也找到了侧面证据,虽然并不怎么光彩———当时在黄禹锡小组进行共同研究的Mizmedi医院的研究员金善宗此后证实说,他“遵照黄教授的指令”,用两个当时已有的干细胞照片伪造了另外9张干细胞照片。正是这些照片为论文提供了支撑,使论文得以发表。但是金善宗明确表示,他相信剩下的两个干细胞是“确实存在的”。
在记者会上,黄禹锡表情凝重地称,他不排除有人调换了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培养出的干细胞的可能性,并要求韩国检察机关介入调查。他同时说,会将至今仍然冷冻保存在汉城大学的两个没有出问题的干细胞解冻培养,再进行DNA检测,以验证他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几天时间”。
卢圣一也称,他保存的样本也将进行解冻和培养,整个过程也需要十几天时间。
韩国媒体就此评论说,验证过程需要十几天的时间,黄禹锡和卢圣一只有在这唯一的一点上才是一致的。
黄禹锡的问题暴露后,有关他此前研究的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朝鲜日报》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黄禹锡离奇厄运:偶然还是必然?”的文章,提到了那些与黄禹锡重要研究成果如影随形的“突发事故”:在今年年初干细胞样品受到污染后,2004年,当他准备向《科学》杂志提交的论文时,他的研究室发生了长达4个小时的停电事故,导致已经培养成功的100多个细胞团只存活了2个,幸好,“黄禹锡教授在第二天早晨看到,2个细胞团还正‘旺盛’地成长。”
韩国第一头克隆牛没有论文。这是因为“没有刊登的可能性。”有人质疑这头牛并非克隆所生,但是提供原始体细胞的父体牛已经死亡了,包括DNA,什么都没有留下。
现在,黄禹锡的研究存在问题已经毋庸置疑。但奇怪的是,首先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勇敢加以探索的MBC却似乎并没有成为英雄,MBC的名誉似乎也没有得到恢复。就在黄禹锡承认论文确有问题并宣布将要撤回之后的12月17日,MBC宣布取消了它一年一度著名的“MBC十大歌手”颁奖晚会,因为在10位得奖歌手中,有4位表示不能与会。
可见这一次,MBC捅的马蜂窝有点太大了。
韩国“克隆先锋”实验室被封
韩国“克隆先锋”黄禹锡的实验室19日被封。韩国官员说,调查人员封了盛有干细胞的容器,没收了存有研究数据的电脑,并在实验室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由9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就关闭实验室发表了声明。涉嫌学术造假的黄禹锡研究小组由31人组成,调查委员会18日用了14个小时找来其中24人问话。
围绕在《科学》杂志上所发表的人类干细胞研究论文是否属实问题,韩国著名科学家黄禹锡和首尔Mizmedi医院理事长卢圣一16日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针锋相对地唱起了对台戏:一个说怀疑有人耍阴谋,调包干细胞;一个称对方不要脸,寻找替罪羊。
黄禹锡:有人调包
在16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承认他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照片存在严重人为错误,并宣布要与其他作者商量共同撤回这篇论文。
但他否认卢圣一的指控,坚持说确实曾成功克隆出11个与患者DNA一致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怀疑。
“11月18日,科研小组对部分干细胞系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发现患者DNA与刊登在《科学》上的论文中提到的干细胞系不一致。进一步检测后发现,(患者DNA)与Mizmedi医院保管的干细胞系一致。”黄禹锡说。
他认为,这中间可能存在阴谋,即有人用Mizmedi医院保存的胚胎干细胞系换走了他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来的胚胎干细胞系。Mizmedi医院的胚胎干细胞系是用受精卵培育而成,与克隆技术无关。
卢圣一:别找替罪羊
被黄禹锡点名的怀疑对象之一正是Mizmedi医院研究员金善钟。他被派往美国协助黄禹锡的合作伙伴、匹兹堡大学干细胞专家杰拉尔德·夏腾博士从事研究工作。
金善钟被扣上“调包者”的帽子,他的上司、Mizmedi医院理事长卢圣一自然不干。就在黄禹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早做好准备的卢圣一马上举行了自己的新闻发布会,针锋相对地展开批驳。
卢圣一再次强调他此前告诉韩国媒体的话:黄禹锡科研小组宣称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的11个胚胎干细胞系中有9个纯属伪造,另外两个真实性尚未可知。
卢圣一说,黄禹锡科研小组曾把第2号和第3号胚胎干细胞系交由Mizmedi医院冷冻保管,院方将在两三个星期内把这些胚胎干细胞系解冻,以确定它们是否与患者DNA一致。届时,真相即可大白于天下。
对于黄禹锡提出的“调包论”,卢圣一予以断然否认。
研究员:确有干细胞
相比之下,作为重要当事人之一的金善钟1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现得相当冷静。他一方面证实说,确曾见过科研小组培育的胚胎干细胞系,另一方面否认了调包指控。
但金善钟承认,黄禹锡曾让他用第2号和第3号胚胎干细胞系的照片复制出另外9张照片,以显示科研小组克隆出了11个胚胎干细胞系。他说,这是因为部分胚胎干细胞系受到真菌污染而突然死亡,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然而,科技部17日却说,经内部查找,并未找到黄禹锡科研小组提交的有关胚胎干细胞系受污染的报告。
鉴于这一事件已经影响到了黄禹锡及其合作伙伴的诚信,《科学》杂志决定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对黄禹锡等人2004年发表在《科学》上的有关首次用细胞核转移技术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进行调查。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