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杂志发长文轰丘成桐

时间:2006年9月20日
来源:大公网

编辑推荐:

8月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纽约客》杂志发表题为《流形的命运——一个传奇的问题和谁解决它之争》的14页长文。在这篇文章中,国际数学界关注的焦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被描述为一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菲尔茨奖「新科状元」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对庞加莱猜想破解的争论、对丘成桐「学术打假」动机的质疑,甚至丘成桐与田刚师徒二人的个人恩怨组成了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

广告
   X   

8月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纽约客》杂志发表题为《流形的命运——一个传奇的问题和谁解决它之争》的14页长文。在这篇文章中,国际数学界关注的焦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被描述为一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菲尔茨奖「新科状元」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对庞加莱猜想破解的争论、对丘成桐「学术打假」动机的质疑,甚至丘成桐与田刚师徒二人的个人恩怨组成了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

该文的主要作者就是因创作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传记《美丽心灵》而闻名的女记者西尔维亚·娜莎(Sylvia Nasar)。

据东方早报报道,就在这期《纽约客》正式出版之前,在该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几位美国数学家纷纷指责该记者歪曲事实。丹·斯德洛克(Dan Strook)近日发表公开信称:「作者有意歪曲我的陈述,并且不可原谅地加以杜撰。」

在《纽约客》杂志的文章中,作者娜莎借用美国数学家观点认为,丘成桐领导下的朱熹平和曹怀东研究小组在庞加莱猜想上工作没有任何新的贡献,「显然朱没有十分明白那些推理而又重新做了一遍。」作者还认为,丘刻意拉抬曹、朱工作的重要性、贬低佩雷尔曼、故意不提田刚的工作、违反审稿的程序等等,都已经有违学术伦理。

在这篇报道中,纽约石溪分校数学系教授米歇尔·安德尔森(Michael Anderson)说,「丘成桐想要做几何界的国王。他认为一切都应当出自于他。他不喜欢别人侵入他的领地。」普林斯顿数学系的前系主任约瑟夫·柯亨(Jesoph Kohn)说,「这都是为了他在中国称王和寻求海外中国人中的领导权。」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丹·斯德洛克认为,「他做过辉煌的事情,也为此得到了辉煌的荣誉。他拿到了所有的奖。在这个问题上他好像也想捞一把,我感到这有点卑劣。」

另外,作者以浓墨刻画了丘成桐与学生田刚的私人恩怨以及丘成桐对华人数学圈权威的追逐,朱熹平和曹怀东的研究也成了丘成桐树立自身威望和在学术上打压田刚的棋子。作者同时认为,丘成桐在国内进行学术打假、批评北京大学人才造假的动机并不「单纯」,目的是对田刚个人进行的间接报复。

不过,就在这期《纽约客》正式出版之前,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几位数学家在网上看到报道的电子版后,纷纷对记者歪曲事实的行为予以谴责。丹·斯德洛克近日发表公开信对《纽约客》的文章中观点作出澄清,「她有意歪曲我的陈述,并且不可原谅地加以杜撰。」他认为,丘成桐在学术、支持中国年轻数学家以及改变中国学术界的腐朽现状所作的努力都值得尊敬。

米歇尔·安德尔森教授也很快致信丘成桐,表达了对娜莎文章中所写的文字的不满,「我感到极为愤怒,非常震惊。他引用我所说的话完全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可是我太天真地(现在感到极度恶心)相信这个记者会真实地报道我所说的话。」

《纽约客》是美国知识界一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杂志,这篇指责丘成桐和中国数学界的报道,很可能对中国在西方的学术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