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研究成果引发关注 "长生不老"言之过早

时间:2009年10月20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编辑推荐:

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揭秘端粒和端粒酶对于染色体所起保护作用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3位科学家。他们的发现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告
   X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杨美萍 朱静远

  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揭秘端粒和端粒酶对于染色体所起保护作用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3位科学家。他们的发现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绍斯塔克实验室的研究员林奇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3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为治疗癌症等疾病和实现人类的长寿提供了新的启发,但是真正要实现这些目标还言之过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鞋带头”是“生命时钟”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端粒还是端粒酶,似乎都过于专业。在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前,很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两个名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这项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因为科学家们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说,端粒就是细胞内的染色体上的保护罩。如果把染色体看成是鞋带,那么端粒就好比鞋带头。如果丢了鞋带头,鞋带就会从末端开始磨损变短。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分裂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其实,在人类逐渐成长、衰老的过程中,端粒就在慢慢磨损。而端粒酶的作用就是负责修复端粒,使其保持一定的长度,不至于因磨损而逐渐变短。如果端粒酶的活性大幅上升,端粒就能反常规地保持长度,普通细胞的死亡时间也因此被推迟。

    这一研究成果似乎为人类的医学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如果让细胞中的端粒酶永远保持活力,人类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抗癌药开发有了新方向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些疾病都与端粒酶的活力有关。值得警惕的是,除了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人体内的另一种非正常细胞——癌细胞中,居然也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

    这个发现似乎也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控制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作为布莱克本最著名的发现,端粒酶的全球知识产权隶属于一家名为西恩纳癌症诊断所的机构,该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凯利·贺嘉缇和他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实验,测量端粒酶的活性。目前实验仍处于初级阶段,该公司将会监督一系列与癌症相关的实验,包括前列腺癌、乳癌等。首批成果有望于明年问世。

    一些研究小组则认为,遗传性疾病可能源于端粒酶的缺陷。以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例,该疾病是骨髓干细胞分裂不足引发的,导致严重贫血。而另一些遗传性的皮肤病、肺病都与端粒酶活力有关。最近,一些学者还将某些精神疾病与短于正常值的端粒酶联系起来。

    本布莱克还发现,基因对端粒酶水平起了一定作用,但非遗传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人的心理压力也会加快端粒的损耗程度。那些经受精神压力时间越长的人,端粒酶水平就越低,端粒就越短。

    临床意义还有待研究

    有传言认为,布莱克本等人的研究此前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还没有证实端粒和端粒酶在实际医疗方面的作用。

    有记者问格雷德,“今年把这个奖颁发给你们,是否意味着端粒酶的实际价值得到证实了?”

    格雷德回答说:“我希望是如此,那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通常是等到一项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考验之后才会决定授予其奖项的原因。这些研究的应用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格雷德表示,现在大家都知道,他们研究的这项基础科学对于了解癌症、某些基因性疾病和因年老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这项发现的临床意义仍然需要时间来研究。

    曾经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巴里·马绍说,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非常明显。

    “这是一项具有未来意义的发现,”马绍说,“我们不一定要去药剂师那里购买端粒酶抑制剂,但抗衰老药物却有可能由此而来。”

    马绍解释说,他并不认为这意味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药”能够问世,比较实际的想法是,可以发明帮助老年人尽可能保持健康的产品。这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可能会达到100岁以上。

    至于布莱克本,她也不愿意“推销”以端粒酶为卖点的具有再生功能的药物。布莱克本一直警告说,“神奇药”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有害的副作用。

    下一步是找出平衡点

    绍斯塔克实验室的研究员林奇旺告诉本报记者,人类的衰老和癌症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端粒和端粒酶可能只是影响它们的部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抑制衰老和抑制癌细胞是一对悖论。

    林奇旺分析,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人的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导致的,这似乎可以通过激活端粒酶来阻止。可是,端粒酶活性一旦提高,这些细胞又将成为永生化细胞,继而衍变为癌变细胞。相反,如果为了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那么这些端粒的修复也就受到抑制,细胞的死亡时间也可能被提前。

    林奇旺说:“如何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接下来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林奇旺还说:“绍斯塔克教授本人也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要进入应用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他自己的功劳可能是启发更多的科学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倾向于基础研究的他,早已经多次改变研究方向,而把应用问题留给后人。他目前研究的领域是生命起源问题。”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