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带后生 师兄师姐开公司 招进师弟师妹

时间:2009年3月17日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推荐:

广告
   X   

 作者:钱滢瓅 
    前辈带后生、创业带就业、准就业带就业。记者昨天从上海理工大学获悉,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上理工多管齐下,实行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教学与科研资源等,为学生打开一扇扇就业之门。
   
前辈带后生
   
    最近,在上理工举行的各类专场招聘会上,有不少都是校友企业,有些是招聘新人,有些则招募实习生。
   
    上海廷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发全是上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专业1995级毕业生,如今事业有成的他回母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困助学外,还在公司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每年招收学弟学妹实习,待双方满意后,签约就业,这种“实习+就业”的模式已成为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创业带就业
   
    作为上海市首批受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申请的四所高校之一,上理工至今已有302个学生团队递交了创业申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批准资助项目103个,资助资金1150万元。有59个创业项目已经实施,完成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的有50家学生创业企业,这些企业中有近200名大学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40个,创业带动就业已初显成效。
   
    上理工许晓鸣校长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机遇。创业教育就是上理工近几年推崇和践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举措,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
   
准就业带就业
   
    把“准就业”的概念运用到就业工作中也是上理工促进学生就业的一个探索。
   
    自去年开始,学校每次举办勤工助学招聘会,都会模拟劳动力市场的招聘形式,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根据学生的表现、课余时间分布情况及其递交的贫困证明等择优录取。学生处、用工部门、学生签订统一的三方协议,对用工情况进行全面规范管理。被聘用的学生不仅能获得勤工助学经济报酬,更重要的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了就业训练。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