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人物魔力分析:隐性基因改变赫敏

时间:2011年8月8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推荐:

这个八月,《哈利-波特》系列走向了终结篇。不过,博大精深的魔法世界并没有因此向我们关闭!一群严谨正统的麻瓜科学家(注:麻瓜是巫师世界对没有魔法能力普通人的称谓),居然早已开始对《哈利·波特》中的魔法遗传学问题进行正经八百的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够神的吧?

广告
   X   

这个八月,《哈利-波特》系列走向了终结篇。不过,博大精深的魔法世界并没有因此向我们关闭!一群严谨正统的麻瓜科学家(注:麻瓜是巫师世界对没有魔法能力普通人的称谓),居然早已开始对《哈利·波特》中的魔法遗传学问题进行正经八百的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够神的吧?

到底魔法能不能遗传呢?毕竟魔法是只有巫师才有的,这些麻瓜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只能通过参阅《哈利-波特》著作和麻瓜界的遗传学理论,进行不懈的摸索和切磋了。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不同观点:

观点A:魔法能力通过隐性基因遗传

提出者: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 克雷格教授

发表杂志《自然》

事实依据:赫敏的父母都是麻瓜,但她却具有魔法能力。

理论依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一种遗传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结论:巫师的等位基因(W)是隐性的,麻瓜的等位基因(M )是显性的,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两个巫师基因(WW)的情况下,他(她)才能拥有魔法能力;M M和M W的基因组合则不能产生巫师。

不过,如果巫师基因是隐性的,那无法解释巫师和麻瓜的后代几乎都是巫师的现象。另外把出身巫师家族的“哑炮”(出身巫师家族却不会魔法的人)费尔奇的案例归因于基因突变或父母身份存疑,有点牵强。

观点B:魔法能力的基因表达具有可变性

提出者:剑桥大学植物学系 多德博士

发表杂志《自然》

事实依据:哈利-波特的同学纳威虽然具有魔法能力,但其魔法能力却非常弱。

理论依据:基因表达可变性理论。

结论:克雷格用“不完全显性”来解释纳威的情况,但多德认为不完全显性并不能产生魔法能力程度上的差别,他觉得纳威的弱魔法能力是基因表达可变性造成的。

观点C:表观遗传学层面的综述性分析

提出者:拉玛戈帕兰博士

发表杂志:《英国医学期刊》

事实依据《哈利-波特》中的多个事实。

理论依据:表观遗传学。经典遗传学认为遗传性状是由DNA序列即ATCG四种碱基的排列决定的,但表观遗传学认为,即使DNA序列完全一致,生物体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遗传特征,这是因为DNA上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改变了基因的正常表达,或者DNA收到了一些影像基因表达的“元件”的作用。

结论:哈利-波特作为巫师的后代,从小被麻瓜收养,但仍然保有魔法能力,因此能够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证明魔法具有遗传性;但魔法能力是一种“数量性状”,有强弱之分,受多个基因控制,且在一定程度上如身高一样受环境影响,如是否具有目睹死亡的经历就可以影响巫师对于夜骐这种动物的视觉敏感性;巫师和麻瓜相比,在基因序列上没有大的区别,但巫师体内具有“魔法增强子”,因为魔法增强子的作用,巫师的FO X P2能让他们具有和爬行动物对话的能力,而他们的MC1R可以让他们随意变换头发的颜色。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