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凝胶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多领域应用的趋势与演变
水凝胶(Hydrogel)是一类具有独特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凭借其出色的高吸水性和溶胀能力,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缺乏对水凝胶在不同领域研究现状的全面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深入剖析水凝胶在各领域的研究态势,该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过去几十年水凝胶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涵盖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方法
- 研究目标:旨在通过构建参考共引网络,剖析水凝胶的发展轨迹,总结其应用、基质系统和特性,并预测在伤口愈合、药物递送、细胞封装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同时,借助期刊和作者共现网络分析,评估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揭示作者贡献。此外,还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研究主题的文献计量研究框架。
- 数据收集:研究人员检索了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OSCC),这是一个全球多学科的引文数据库。检索时使用了一系列与水凝胶相关的关键词,并排除了 “综述” 类文章。检索时间跨度从数据库建立至 2024 年 1 月 7 日,最终从 WOSCC 中提取出所有文献的完整记录,存储为纯文本文件和 Excel 文件。
- 数据分析:运用 BibliomeSurf、Citespace 和 VOSviewer 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Citespace 用于构建参考共引网络、作者共引网络、合著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VOSviewer 用于生成合著网络和期刊共引网络;BibliomeSurf R 包则提供期刊和作者的基本信息。研究通过对各领域文献进行共引和共现分析,展示水凝胶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同时,对 2020 - 2024 年发表的文献以及根据中国科学院(CAS)期刊分区筛选出的部分文献进行分析,以确定研究热点。
研究结果
- 水凝胶在不同领域的发表量:2010 年是水凝胶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此后相关文章发表量显著增加。这得益于 2010 年智能水凝胶的发展,其可定制的特性满足了多领域的需求。在材料科学、化学、聚合物科学和工程等领域,水凝胶的发表量相对较高,这与水凝胶的材料特性、聚合原理和应用现状密切相关。
- 水凝胶研究的演变与现状:聚类研究表明,各领域内不同文献组的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模块化和轮廓系数,说明聚类可靠。通过分析引用爆发强度和持续时间,发现材料科学领域中,梁 YP 等人关于水凝胶在伤口愈合的应用总结以及梁 YQ 等人报道的双动态键交联抗菌粘性水凝胶等文献,具有较强的爆发强度且持续至今,可能代表了当前水凝胶研究的热点。
- 不同领域水凝胶研究的具体情况
- 材料科学:总文献组的时间切片范围为 2006 - 2021 年,涵盖 49 个不同聚类。近年来,较大规模的聚类包括导电水凝胶、3D 生物打印、伤口愈合等。随着时间推移,研究热点从早期的伤口愈合、药物递送等逐渐向软机器人、环境应用以及更具针对性的伤口愈合(如糖尿病伤口愈合和感染伤口愈合)等方向转变。
- 化学:总文献组时间切片从 1989 - 2021 年,有 50 个聚类。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凝胶系统设计和特性方面,随后药物递送、电子产品等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近期伤口愈合、生物打印、环境应用等成为热点。
- 聚合物科学:1991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包含 44 个聚类。研究重点从早期的水凝胶系统设计和特性,逐渐向药物递送、伤口愈合、生物打印等应用方向发展。
- 工程学:2005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有 46 个聚类。研究内容从早期的伤口修复、细胞封装等,逐渐拓展到环境应用、传感器等领域。
- 物理学:2006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包含 46 个聚类。研究方向从早期的细胞包装、电容器等,逐渐向伤口愈合、药物递送、传感器等方向转变。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995 - 2022 年的总文献组有 46 个聚类。早期研究关注伤口愈合、水凝胶基质系统和特性,之后药物释放、生物打印等成为研究重点。
- 药理学与药学:1997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包含 48 个聚类。研究从早期主要关注药物递送和制药研究,逐渐向伤口愈合、细胞包装等方向发展。
- 细胞生物学:2006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有 44 个聚类。研究重点一直围绕细胞包装、生物打印和组织工程等方面。
- 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2006 - 2022 年的总文献组有 41 个聚类。研究内容从早期的药物递送、细胞包装等,逐渐向伤口愈合方向侧重。
- 科学技术其他主题:2005 - 2021 年的总文献组有 48 个聚类。研究热点从早期的药物递送、细胞包装等,逐渐向伤口修复、传感器、环境应用等方向转移。
- 水凝胶热点相关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 “伤口愈合”“3D 打印”“抗菌”“应变”“粘性”“坚韧”“应变传感器”“炎症” 等关键词在多个领域具有显著的爆发强度,可能与水凝胶研究热点密切相关。
- 高影响力作者:通过构建作者共引网络和合著网络,确定了在水凝胶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力的作者。在材料科学领域,如 Khademhosseini A、Zhang YS 等在生物打印方面贡献突出。同时,一些学者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
- 发表量和主要期刊:构建期刊共引网络并分析相关指标,确定了在水凝胶研究领域发表量和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其中,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Biomaterials、Carbohydrate Polymers 等期刊在所有研究领域中排名靠前。
讨论
- 水凝胶应用的跨领域重叠:水凝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存在明显重叠。在物理、聚合物科学和工程领域,主要应用于应变传感器、电容器、3D 打印等;在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生物医学领域,则侧重于伤口愈合、药物递送等。伤口愈合作为一个典型例子,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多学科知识,通过定制水凝胶的特性,如韧性、抗菌性和导电性等,可促进伤口愈合,充分体现了水凝胶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特点。
- 水凝胶基质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水凝胶的基质系统由多种物质构成,包括传统的天然物质(如壳聚糖、海藻酸盐等)和合成物质(如甲基丙烯酰、聚(N - 异丙基丙烯酰胺)等)。近年来,一些新型天然底物(如贻贝足蛋白、魔芋葡甘聚糖等)逐渐受到关注,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能,为水凝胶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方向。同时,水凝胶常由多种物质组成复合水凝胶,各成分赋予水凝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 水凝胶的特性:水凝胶具有多种特性,包括响应特性(如 pH 响应、热响应等)、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如粘附性、刚性、自愈合性等)以及网络结构特性(如纳米和超分子系统、多孔网络等)。研究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具有相应特性的水凝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
- 水凝胶的应用
- 药物递送:从最初的药物载体、缓释等应用,逐渐发展出响应性缓释纳米载体、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等新型应用,药物递送途径也日益多样化。
- 电子产品:水凝胶在电子产品领域应用广泛,包括电容器、致动器、软机器人、传感器等,可实现多尺度运动检测、温度监测等功能。
- 环境领域:在环境方面,水凝胶既用于非污染应用(如太阳能蒸发器、大气水收集等),也用于污染治理(如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吸附等)。
- 细胞封装: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的封装,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等。
- 疾病应用:水凝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包括癌症治疗、糖尿病伤口愈合、脊髓损伤修复等。
- 确定趋势和未来发展:共引分析和爆发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水凝胶将主要应用于伤口愈合、药物递送、细胞封装、生物打印、组织工程、电子产品和环境等领域。在药物递送方面,响应性缓释纳米载体、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和靶向递送具有明显的发展趋势。
- 优势和局限性:文献计量分析为水凝胶研究提供了系统、客观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定量分析,能全面了解水凝胶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团队提供不同的研究范式。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引文偏差、发表偏差和数据库偏差等,这些偏差可能影响对研究趋势和热点的准确预测。
结论
该文献计量研究全面探讨了水凝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演变、现状和未来方向,详细阐述了水凝胶在伤口愈合、药物递送等多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基质系统和特性进行了总结,为研究人员选择研究课题和设计水凝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所提出的文献计量研究框架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