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间充质干细胞肾包膜下移植治疗急性肾损伤:创新疗法带来新希望

时间:2025年3月1日
来源: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编辑推荐:

为解决急性肾损伤(AKI)治疗难题,研究人员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肾包膜下移植效果,发现该疗法安全有效。

广告
   X   

急性肾损伤(AKI),就像是肾脏健康的 “突然袭击者”,在短短数小时或数天内,就能让肾脏功能迅速 “下滑”。它可不是一个小麻烦,社区和医院里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它盯上,还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 20% 的住院患者会遭遇 AKI,其中一半患者甚至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而重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更是超过 5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合并症增多、肾毒性药物使用以及侵入性手术增加,AKI 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每年全球约有 200 万人因它失去生命,这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目前,按照 KDIGO AKI 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AKI 的治疗主要依赖支持性护理,这显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间充质干细胞(MSCs),这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人干细胞,原本被寄予厚望,前期临床前研究显示它在多种 AKI 模型中都能发挥肾脏修复和保护作用。然而,临床试验却让人失望,肾脏植入和保留率低,血管内移植还可能加重肾脏血流问题。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为了解开这些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为 AKI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构建动物模型,选用 29 只雄性巴马小型猪,通过顺铂联合不同水化方案诱导 AKI,最终确定 4% 体重的预水化加上顺铂(3.8mg/kg)注射后 2% 体重的水化方案可成功建立稳定的 AKI 小型猪模型;其次是超声引导下的操作,利用超声引导实现肾包膜下置管,将 MSCs 或生理盐水注入左肾包膜下;还进行了细胞实验,从 4 - 6 周龄 C57BL/6 小鼠获取肾脏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并进行转染、刺激等处理;最后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如收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对肾脏组织进行染色、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分析等,来评估各项指标。

下面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成功建立稳定的 AKI 小型猪模型:研究人员尝试了 4 种水化方案,发现顺铂联合 4% 体重预水化和 2% 体重后水化的方法,能使小型猪的血清 SCr 和 BUN 显著升高,生存时间超过 28 天,很好地模拟了典型 AKI 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且该模型稳定性良好。
  • 超声引导肾包膜下置管安全可行:在超声引导下,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肾包膜与肾实质的分离和置管。通过对比剂超声观察发现,肾包膜对液体有一定容纳能力,且短时间内的液体积累不会对肾脏造成明显压迫,监测的生命体征和肾阻力指数(RRI)在置管前后及不同液体注射量时均无显著变化。
  • 多次 MSCs 移植促进肾脏恢复:实验结果显示,多次 MSCs 移植组的 SCr 和 BUN 水平从第 3 天开始逐渐下降,到第 7 天接近正常水平,表明肾脏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该组中细胞死亡标记物 TUNEL 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肾损伤标记物 KIM - 1、凋亡标记物 Bax、Caspase - 1 和 Caspase - 3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顺铂组和单次移植组,说明多次 MSCs 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减轻顺铂诱导的肾损伤。
  • 揭示色氨酸代谢与炎症的关系:研究发现,AKI 时肾组织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及其相关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Kyn 可激活芳烃受体(AhR)介导的 NF - κB/NLRP3/IL - 1β 信号通路,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损伤。而多次 MSCs 移植可以调节色氨酸代谢,降低 Kyn 等代谢物水平,抑制该炎症通路的激活。在细胞实验中,用 IFN - γ 刺激 RTECs 会增加 IDO1 表达,进而促进 Kyn 生成并激活 AhR/NF - κB/NLRP3/IL - 1β 通路,用 Kyn 处理细胞也会增强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而转染 AhR 的 siRNA 则可阻断这一过程,并且 IL - 1β 和 IFN - γ 共同刺激会协同增强 IDO1、AhR 等蛋白表达,形成正反馈回路加重炎症损伤。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建立的新 AKI 小型猪模型,为评估潜在疗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超声引导下多次 MSCs 肾包膜下移植治疗 AKI,展现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为 AKI 治疗带来新的选择,还为肾包膜下内分泌腺移植或药物给药提供了创新思路。同时,研究揭示了 AKI 时肾脏中色氨酸代谢与炎症之间的联系,表明针对这一通路进行干预,有望成为未来促进肾脏修复的新策略。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缺乏监测肾包膜下 MSCs 活性的体内技术,移植频率和剂量还需进一步优化,MSCs 调节 IFN - γ 水平的具体机制也有待明确。但这些不足并不影响这项研究的价值,它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KI 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的希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