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化疗高危血栓癌症患者炎症及凝血指标的影响: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

时间:2025年3月20日
来源:Thrombosis Journal

编辑推荐:

为探究阿托伐他汀与利伐沙班对化疗高危血栓癌症患者炎症及凝血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二者效果相似,或为血栓预防提供新选择。

广告
   X   

在医学领域,癌症与血栓的关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接受化疗的患者。VTE 不仅会导致治疗延迟、医疗费用增加,还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在无症状深静脉血栓(DVT)的情况下,患者的死亡风险更是大幅上升。目前,临床推荐对癌症患者进行血栓预防,但实际应用却受到诸多限制。一方面,传统的血栓预防药物存在出血风险、成本较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对血栓预防方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患者也不愿接受每日注射抗凝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栓预防方法迫在眉睫。
印度尼西亚迪波涅戈罗大学 / 卡里阿迪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利伐沙班(Rivaroxaban)对接受化疗的高血栓风险癌症患者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 6 [IL-6]、C 反应蛋白 [CRP])和凝血激活生物标志物(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原片段 1 + 2 [F1 + 2]、D - 二聚体 [D-Dimer])的影响,并评估阿托伐他汀作为化疗患者 DVT 预防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Thrombosis Journal》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招募 18 - 60 岁、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癌症且未接受过化疗、Khorana 风险评分≥2 的患者,建立了研究样本队列。随后,运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每日 20mg 阿托伐他汀或 10mg 利伐沙班,持续 90 天。在研究过程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 IL-6、CRP、TF 和 F1 + 2 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D - 二聚体水平,并通过一系列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获取检测样本。

研究结果如下:

  1. 患者基线特征:共 348 例新诊断癌症患者接受筛查,最终 86 例患者符合标准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型、BMI 等基线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有部分患者提前终止治疗,主要原因包括死亡、出血等,但两组的终止治疗率无显著差异。
  2. 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和凝血活性
    • IL-6 水平:两组在第 30、60、90 天的 IL-6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在第 30 天 IL-6 水平下降,随后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利伐沙班组在第 30 天上升,第 60、90 天继续升高且高于治疗前水平。
    • CRP 水平:两组在各时间点的 CRP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和利伐沙班组在第 30 天 CRP 水平均下降,之后变化趋势不同,但两组在各时间点的 delta CRP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TF 水平:两组在各时间点的 TF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在第 30 天 TF 水平下降,随后升高且高于治疗前水平;利伐沙班组在第 30、60 天升高,第 90 天下降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
    • F1 + 2 水平: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的 F1 + 2 水平高于利伐沙班组。在第 30、60 天,两组 F1 + 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 90 天,阿托伐他汀组的 F1 + 2 水平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两组在第 30 天 F1 + 2 水平均下降,随后有所上升但低于初始水平。
    • D - 二聚体水平:两组在各时间点的 D - 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第 30、60 天 D - 二聚体水平均下降,第 90 天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

  3. 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凝血激活的关系:在阿托伐他汀组,IL-6 和 CRP 的 delta 水平与 F1 + 2 的 delta 水平显著相关;在利伐沙班组,CRP 的 delta 水平与 D - 二聚体的 delta 水平显著相关。
  4. 主要疗效终点和安全终点:在 90 天观察期内,阿托伐他汀组和利伐沙班组的 DVT 发生率分别为 2.3% 和 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的出血风险更低。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每日服用 20mg 阿托伐他汀 3 个月,可降低化疗高血栓风险患者的炎症和凝血激活生物标志物水平,且在降低这些标志物方面,阿托伐他汀与利伐沙班效果相似。这一结果为化疗患者的血栓预防提供了新的潜在选择,阿托伐他汀有望成为一种更安全、经济的血栓预防药物。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测量 NF-κB 表达、TF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研究时间较短、患者脱落率较高以及缺乏阴性对照组等。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阿托伐他汀在预防化疗患者 DVT 方面的疗效,同时深入研究其对 NF-κB 表达的影响以及采用更准确的 TF 检测方法,以完善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