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与社交互动的微妙关联:年龄差异下的新发现

时间:2025年3月22日
来源: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为探究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交互动关系,分析近 5000 名学生数据,发现二者相互影响且随年龄变化,为教育提供参考。

广告
   X   

在校园这个充满活力的小社会里,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社交圈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学业成功至关重要。然而,过往的研究存在着两大 “漏洞”:一方面,很少将同一孩子的认知和社交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另一方面,即便纳入社交数据,也往往只聚焦于单一维度,比如仅关注友谊网络或者孩子们相处的时长。这些不足使得我们难以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园中的发展规律。
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多所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包括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ICREA 等)开启了一项重要的研究。他们对近 5000 名年龄在 6 到 15 岁的学生进行了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了这些学生的认知数据、学业能力成就测量结果,以及基于社会关系图(sociogram)的学术和休闲(积极和消极)偏好数据。最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杂志上,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有趣且极具价值的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通过心理测量测试和社会关系图收集数据。心理测量测试涵盖执行速度、阅读流畅性、工作记忆等多个认知方面和学术成就元素的测量。对于社会关系图,研究人员让学生回答诸如 “你想和谁一起做任务”“你不想和谁一起玩” 等问题来获取相关信息。其次,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研究人员使用混合成员随机块模型(Mixed Membership Stochastic Block Models,MMSBM)对认知数据进行建模,以挖掘潜在的任务和学生群体结构;运用随机块建模(Stochastic Block Modeling,SBM)方法分析社会关系图的结构,研究不同社交关系网络之间的重叠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1. 认知轮廓的分类与特征:研究人员发现,通过 MMSBM 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为三个潜在群体,分别对应高成就、低成就和平均成就。大多数任务与特定的任务组相关,比如注意力和认知控制、认知功能和任务复杂性、推理和反应行为等认知领域。并且,学生的认知轮廓通常是低成就与平均成就、平均成就与高成就的混合,这一发现与 Cattell–Horn–Carroll 理论相契合,表明不同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2. 多层社会关系图揭示的同伴偏好演变:研究人员构建了包含学生工作、休闲等不同社交关系方面的多层网络。研究发现,在选择学术伙伴时,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表现优秀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朋友” 和 “一起玩耍” 的社会关系图相似度增加,而 “一起学习” 和 “一起玩耍” 的社会关系图重叠度在 6 - 7 岁较高,之后逐渐下降,这表明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学术和休闲偏好上的区分更加明显。不过,“不一起学习” 和 “不一起玩耍” 的网络重叠度在整个学年相对稳定,意味着孩子的负面偏好具有跨学术和社交环境的持久性。
  3. 认知轮廓与社会互动的相互依赖关系:在性别方面,早期积极关系中存在较强的性别同质性,青春期开始有所下降,而消极关系则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更强的性别异质性。在认知维度上,积极关系通常具有认知同配性,即学生倾向于与认知轮廓相似的人互动;消极关系则倾向于认知异配,但到中学后期,“不一起玩耍” 的选择在认知维度上逐渐变得中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 “一起学习” 的社会关系图中,高成就学生的地位与认知成就组的成员身份呈正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早期逐渐增强,之后保持稳定;而在 “一起玩耍” 和友谊社会关系图中,这种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进入青春期后变得不显著。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它深入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交互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现儿童在 7 - 8 岁左右开始区分学习和玩耍伙伴的偏好,这与他们对 “能力” 概念的形成以及社会比较信息的处理和使用的变化相呼应。这表明,儿童在早期就具备了区分不同社交情境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从实践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交偏好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此外,该研究也提醒教育研究者,在探讨同伴关系与学业成果的关联时,应将学习和友谊网络区分开来进行研究,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它们对学生发展的贡献。同时,研究中发现一些低成就儿童在社交中容易被排斥的现象,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如何改善这些儿童的社交和学习状况提供了方向。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儿童在校园环境中的认知和社交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依据,对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