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人工智能在预测肾细胞癌肾切除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时间:2025年4月2日
来源: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

编辑推荐:

这篇系统综述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预测肾细胞癌(RCC)患者肾切除术后肾功能中的潜力。通过分析9项研究,发现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XGBoost等机器学习模型的综合AUROC达0.79(0.75–0.84),I2=15.26%,表明AI能整合多模态数据提升预测准确性,但需标准化方法、扩大数据集并增强模型可解释性以实现临床转化。

广告
   X   

人工智能预测肾切除术后肾功能:现状与挑战

Abstract
肾细胞癌(RCC)患者术后肾功能预测是临床决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整合影像学、临床指标和病理数据,为精准预测提供了新思路。本综述系统评估了AI模型的性能与局限性,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Purpose
明确AI在RCC患者肾切除术后肾功能预测中的价值,分析现有模型的优势与不足,推动个体化医疗发展。

Methods
研究团队遵循PRISMA指南,检索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出9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PROBAST工具评估偏倚风险,重点分析AI模型类型(如RF、SVM)、输入变量(如术前eGFR、肿瘤体积)及输出指标(如术后肌酐值)。

Results

  1. 模型性能:纳入研究的AI模型平均AUROC为0.79(0.75–0.84),异质性较低(I2=15.26%),显示稳定预测能力。
  2. 算法偏好:RF和XGBoost因处理非线性数据优势成为主流,SVM在小样本中表现优异。
  3. 数据整合:部分模型结合CT影像纹理特征与实验室指标,显著提升预测精度。

Conclusion
AI在RCC肾功能预测中展现出临床转化潜力,但需解决三大瓶颈:

  • 标准化:统一输入变量定义(如术后肾功能评估时间点);
  • 泛化性:纳入多中心、多族裔数据;
  • 可解释性:开发可视化工具辅助医生理解模型决策逻辑。

未来研究可探索深度学习与传统模型的融合,或结合基因组数据进一步优化预测效能。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