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在欧洲患病率近 1% 的疾病,它可不是个 “小角色”。想象一下,患者反复遭受腹部疼痛的折磨,就像肚子里有个 “小恶魔” 时不时捣乱,而且随着病情发展,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逐渐受损,引发消化不良、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还可能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胆管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以来,患者往往在病情较晚阶段才被转诊至外科医生处,之前主要依靠药物和内镜治疗,但效果有限,所以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内脏和移植外科以及图宾根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内脏和移植外科的研究人员针对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展开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für Gastroenterologische und Hepatologische Erkrankungen》上,这一研究对于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现状意义非凡。
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多种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以及对相关手术治疗效果的跟踪观察来开展研究。他们收集了不同病情阶段、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信息,对比手术与内镜治疗的效果,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
慢性胰腺炎患者何时应寻求外科治疗
慢性胰腺炎患者若出现多种情况,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病情。比如,药物难以控制的疼痛综合征,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征,尤其是在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后,应尽早考虑手术切除 “疼痛发生器”;出现症状性或直径大于 5cm 的无症状性假性囊肿、症状性十二指肠梗阻、梗阻性胆汁淤积等情况,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怀疑存在恶性肿瘤,特别是胆管狭窄伴胆汁淤积且难以缓解时,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十分必要;对于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因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可考虑进行预防性切除。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对术后疼痛缓解效果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重复内镜干预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会对术后疼痛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一项由 Leonhardt 等人发表的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十二指肠保留胰头切除术,在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而且从诊断到手术的时间间隔越长,术后效果越差。所以,一旦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就应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最好在形成阿片类药物依赖和神经性疼痛之前进行手术。
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
内镜治疗主要用于清除胰管结石和扩张狭窄部位,通常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多数胰管狭窄患者通过内镜下放置塑料支架并定期更换,可实现疼痛缓解,约 70% 的患者能达到无痛状态。然而,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梗阻性慢性胰腺炎伴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早期手术在长期疼痛缓解方面比内镜治疗更有效。例如,ESCAPE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早期手术” 组在 18 个月后的 Izbicki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内镜优先” 组,而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并无显著差异。
现有哪些手术方式
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引流术和切除术。当主胰管扩张超过 7mm 时,可采用如 Partington - Rochelle 纵向胰管空肠吻合术等引流术,但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胰头炎性肿大的患者,长期疼痛缓解效果不佳。切除术适用于多种并发症情况,如伴有胆汁淤积等并发症时,可采用(保留幽门的)部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EPKR)、胰体尾切除术等。其中,DEPKR 是一种联合切除 - 引流的手术方式,对伴有炎性胰头肿瘤的患者效果较好,超过 80% 的患者可实现长期疼痛缓解。该手术有 Beger、Frey 等多种术式,不同术式在胰头切除范围和吻合方式上有所差异。在极少数情况下,对于某些患者,全胰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也是一种选择,这有助于减少胰岛素需求并提高生活质量,但 TPIAT 在所有接受切除术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不明确。随着微创技术发展,未来机器人手术可能在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十二指肠保留手术中得到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安全性。
手术的风险和潜在并发症
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风险和潜在并发症。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脓肿形成、胰瘘、吻合口漏、胃排空障碍等。患者的手术风险需结合其基础疾病进行评估,如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门静脉血栓等,若风险过高,应优先选择保守或介入治疗。手术后的中远期并发症主要有胰源性糖尿病、吸收不良、营养不良、持续性或复发性慢性疼痛、胆管或肠道狭窄、肠梗阻、液体聚集或假性囊肿等。因此,术后在专业中心进行结构化随访,定期监测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胆汁淤积或胆管炎迹象以及疼痛情况,对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
未来治疗策略
过去,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但现在的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干预能使患者获益。因此,应像对待肿瘤疾病一样,在疾病早期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内脏医学委员会”)讨论手术适应症,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疼痛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优化多模式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分层治疗。
综上所述,该研究明确了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策略,强调了早期手术干预的重要性,对比了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劣,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对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