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小儿高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s,pHGG)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恶性脑肿瘤,预后差。以往治疗策略多借鉴成人胶质瘤治疗,但二者存在生物学差异,影响免疫微环境,导致现有治疗效果有限。此前对 pHGG 免疫微环境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缺乏对其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深入探究 pHGG 的免疫景观对开发有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收集了 27 例小儿 pHGG 患者的新鲜肿瘤样本,运用空间转录组学(10× Genomics’ Xenium In Situ 平台)、单细胞全长 RNA 测序(RNA-seq,SMART-seq 2.0;SS2)和 5′端 scRNA-seq(10× Genomics scRNA-seq)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对样本进行免疫细胞富集,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分选 T 细胞、髓系细胞等,结合计算方法识别恶性细胞。还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等方法分析细胞亚群和基因程序,以及运用 CellChat 分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
- 构建单细胞图谱:研究队列涵盖多种 pHGG 分子亚型,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构建了包含肿瘤、髓系和 T 细胞的单细胞图谱。确认 pHGG 具有免疫 “冷” 表型,即免疫细胞浸润低。经细胞富集和测序分析,鉴定出多种髓系和 T 细胞亚群,并与成人队列进行对比。
- 髓系细胞特征:研究发现髓系细胞是样本中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通过 NMF 分析,识别出 6 种髓系特异性程序,包括缺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hypoxic TAMs)、干扰素 TAM(IFN-TAM)等。还发现了一种 CD3+髓系细胞亚群,在小儿样本中存在,而在成人胶质瘤数据集中未检测到。免疫荧光染色验证了髓系细胞程序标记物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不同髓系亚群在 pHGG 亚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如 SEPP1-Mo TAMs 在室管膜瘤样本中富集,炎性 TAMs 在 H3K27M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中富集。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不同髓系程序细胞的来源,以及它们与肿瘤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 T 细胞特征:尽管 pHGG 中肿瘤相关 T 细胞比例低,但通过细胞富集技术得以深入研究。利用 NMF 分析,在小儿和成人 HGG 中鉴定出多种 T 细胞程序,包括细胞毒性、预功能失调等。不同 T 细胞程序在 CD4+和 CD8+ T 细胞中的分布不同,且在不同 pHGG 亚型中比例各异。生存分析表明,预功能失调的 CD8+ T 细胞与患者生存改善相关,而 IFN 应答的 CD4+ T 细胞与较差生存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 CD8+ T 细胞与肿瘤细胞有高度的配体 - 受体相互作用,而 CD4+ T 细胞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较少。
- 年龄相关差异:对比小儿和成人 HGG 的免疫细胞状态,发现 T 细胞亚群在两者中相似,但比例有所不同,如小儿 pHGG 中 Treg 和应激 CD4+ T 细胞比例较低,记忆 T 细胞比例较高。髓系细胞亚群在小儿和成人 HGG 中存在明显差异,如小儿 pHGG 中缺氧 TAM、IFN-TAM 和 SEPP1-Mo TAM 比例显著增加。此外,研究还发现小儿 pHGG 中 CD8+ T 细胞的克隆扩增明显少于成人,且鉴定出 SELPLG/CD162 为潜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小儿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中高表达。
- 癌症治疗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放化疗后,pHGG 患者的炎性 TAMs 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而其他髓系亚群无明显变化,CD8+ T 细胞中的应激 T 细胞群体显著减少,CD4+ T 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pHGG 患者肿瘤浸润 T 细胞增多,但肿瘤浸润调节性 T 细胞(Tregs)也显著增加,导致免疫抑制微环境。对比胶质瘤和黑色素瘤的 CD8+ T 细胞状态,发现黑色素瘤 CD8+ T 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功能失调标记物,对 ICI 治疗更敏感。
研究讨论
研究揭示了小儿和成人患者髓系细胞状态比例的显著差异,以及 T 细胞状态的高度相似性,强调了针对小儿患者进行特异性研究的重要性。同时,研究表明放化疗和 ICI 免疫治疗会改变 pHGG 的免疫微环境,这在设计复发性 pHGG 患者的临床试验时需要加以考虑。研究还发现炎性 TAMs 和 CD8+ T 细胞与特定肿瘤细胞状态的相互作用,以及 AC-like、OPC-like 和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研究提出 SELPLG/CD162 可能是 pHGG 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阻断其作用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但 ICI 免疫治疗在 “冷” 肿瘤中的效果有限,而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 T)细胞疗法在小儿 K27M DMGs 中显示出疗效,敲除 SELPLG 或使用抗体拮抗可能增强 CAR T 细胞的效率。
研究局限性
研究队列规模有限,难以就免疫细胞比例和患者间的相互作用得出明确结论,需要更大规模的儿科队列研究加以验证。此外,由于抗 PD-1 治疗的小儿胶质瘤患者样本数量有限,还需更多匹配样本进行验证。同时,为消除批次效应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开展包含小儿和成人样本的共同研究。另外,体外和体内的机制实验和功能验证也有待进行,以确认细胞类型变化和免疫检查点靶点。
研究意义
本研究提供了小儿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全面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治疗压力下细胞状态的变化,为理解 pHGG 的免疫反应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研究结果为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小儿胶质瘤免疫治疗策略,对改善 pHGG 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