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合生元或益生元治疗硬皮病疗效几何?系统评价给出答案

时间:2025年5月6日
来源: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编辑推荐:

硬皮病发病机制复杂,肠道微生物组或有影响,益生菌在自身免疫病治疗有潜力,但用于硬皮病的证据不足。研究人员评估其对硬皮病患者症状、生活质量(QoL)等影响,发现证据确定性低,无法明确其效果,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广告
   X   

在医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硬皮病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硬皮病,尤其是系统性硬皮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就像一团乱麻,让科研人员绞尽脑汁。以往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这一神秘的 “小宇宙”,似乎在硬皮病症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
益生菌,这些活跃在肠道里的 “小卫士”,在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给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当把益生菌应用到硬皮病的治疗上时,情况却变得扑朔迷离。目前,关于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治疗硬皮病的证据并不充分,也没有官方给出明确的治疗建议,现有的研究成果也缺乏系统的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弄清楚这些微生态制剂对硬皮病患者到底有没有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研究人员决定开展一项系统性的研究。虽然文中未提及具体的研究机构,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Clinical Nutrition ESPEN》杂志上。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如果能够明确益生菌等制剂对硬皮病的疗效,就能为硬皮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给众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性的文献搜索,专门寻找评估益生菌、合生元和益生元对硬皮病患者有益和有害影响的随机试验。之后,由成对的研究人员独立筛选适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估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RoB)。同时,按照 GRADE 方法对证据的确定性进行检验。在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细节。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对胃肠道症状的影响:研究人员筛选了 1801 篇参考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并对 16 篇文献进行了全文评估,最终确定了 4 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涉及干预组 103 名参与者和对照组 87 名参与者。研究证据显示,通过胃肠道视觉模拟量表(VAS-GIT)测量,益生菌摄入对胃肠道症状可能没有影响(VAS-GIT 变化:平均差(MD)0.04,95% 置信区间(CI) -0.31 至 0.40,证据确定性低,益生菌组 n = 56,安慰剂组 n = 57);而对于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硬皮病临床试验联盟胃肠道 2.0 工具(UCLA GIT 2.0)测量的胃肠道症状,益生菌摄入的影响也非常不确定(UCLA GIT 2.0 总评分变化:MD -0.18,95% CI -0.44 至 0.07,证据确定性极低,益生菌组 n = 76,安慰剂组 n = 74)。这表明,在改善胃肠道症状方面,益生菌的效果难以确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对生活质量相关功能的影响: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摄入可能会略微改善使用 UCLA GIT 2.0 测量的社会功能(MD -0.21,95% CI -0.32 至 -0.10,证据确定性低,益生菌组 n = 57,安慰剂组 n = 53)。然而,在使用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测量的身体功能方面,益生菌摄入与安慰剂相比几乎没有差异(MD 0.08,95% CI -0.15 至 0.32,证据确定性低,益生菌组 n = 56,安慰剂组 n = 57) 。这说明益生菌在改善硬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某些方面有一定潜力,但在身体功能方面效果不明显。
  •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生活质量(QoL)变化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根除情况等方面,益生菌摄入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很小甚至没有差异。而且,研究人员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对间质肺疾病或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研究。这意味着在这些硬皮病相关的重要病症上,目前还无法得知这些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从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来看,研究人员无法确切证明益生菌摄入对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的一种)患者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由于证据的确定性低或极低,主要原因是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如缺乏盲法、报告不完整)和结果不精确,所以目前的研究结果需要谨慎解读。这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需要更多针对特定菌株和剂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要降低研究的偏倚风险,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在硬皮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硬皮病微生态治疗研究领域的前进道路,让科研人员更加明确了后续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未来攻克硬皮病的治疗难题奠定了基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