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蹄足畸形:高校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的高发性与潜在影响

时间:2025年5月7日
来源:Die Unfallchirurgie

编辑推荐:

马蹄足畸形患病率未得到充分研究,是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人员对 205 名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踝关节背伸活动度。结果显示 72.2% 患者背伸 < 10°,10.2% 为明显马蹄足。该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广告
   X   

在医学领域,马蹄足畸形(Spitzfuß)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 “隐藏杀手”。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想象一下,患者因为马蹄足,走路姿势怪异,行动不便,不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还可能因为长期的身体不适和行动受限,影响工作和社交,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马蹄足畸形的患病率在过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虽然大家都知道踝关节背伸(Dorsalextension)<10° 会限制步态,但具体在住院患者中,马蹄足畸形的患病情况究竟如何,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明斯特大学附属医院(Universitätsklinikum Münster)的研究人员决定揭开这个谜团。他们开展了一项针对住院患者马蹄足畸形患病率的研究,旨在明确基于踝关节背伸受限程度的马蹄足畸形在住院患者中的流行情况。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Die Unfallchirurgie》杂志上,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采用了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他们选取了明斯特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和神经病学的 205 名住院患者,这些患者由于下肢、躯干、头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住院治疗。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先验功效分析(A-priori-Power-Analyse),确定了合适的样本量。在测量踝关节活动度时,研究人员使用数字量角器(digitalen Goniometer),按照中立零位法,在患者仰卧、膝关节和髋关节伸直的状态下进行测量。根据踝关节背伸受限程度,将马蹄足畸形分为轻度(<10° 背伸)、中度(<5° 背伸)和重度 / 明显(<0° 背伸)三个等级。

研究结果令人深思。在参与研究的 205 名患者中,平均年龄为 59.3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研究发现,踝关节平均最大背伸为 8.0°(右侧 7.0°,左侧 8.9°)。56.0% 的踝关节表现为轻度马蹄足(最大背伸 < 10°),24.1% 的踝关节最大背伸 < 5°,10.5% 的踝关节存在明显马蹄足(最大背伸≤0°)。进一步分析发现,踝关节背伸与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关联;不同治疗原因(如颅脑创伤、下肢损伤等)与踝关节背伸受限之间,在不考虑侧别的情况下也没有差异。不过,当考虑侧别时,下肢受伤时,受伤侧踝关节背伸受限明显,且复合伤时右侧踝关节背伸受限更显著。

从研究结果来看,踝关节背伸受限在创伤外科和神经病学患者中是一个常见问题。研究首次根据踝关节背伸受限程度对马蹄足畸形进行三级分类,这种分类方式为量化评估马蹄足畸形严重程度提供了可能。而且,研究结果与以往小规模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的可靠性。

但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设计的原因,无法确定马蹄足畸形的病因和发生时间。并且,测量踝关节背伸时仅在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状态下进行,可能会受到小腿三头肌(Musculus gastrocnemius)牵拉的影响,不过这样也能纳入膝关节损伤患者,且与以往研究测量方式一致,提高了研究的可比性。此外,研究样本来自创伤外科和神经病学患者,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也无法对马蹄足畸形的功能结局和持续性进行推断,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研究。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揭示了马蹄足畸形在住院患者中的高患病率,让临床医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踝关节背伸受限会对患者的步态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还可能引发压疮、拇外翻、足底筋膜炎等并发症。因此,研究结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马蹄足畸形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马蹄足畸形问题,考虑采取物理治疗干预、辅助器具供应等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这一研究成果为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推动了医学领域在这一问题上的进一步探索。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