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复合技术助力比卡鲁胺皮肤递送:雄激素性脱发治疗新希望

时间:2025年5月9日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编辑推荐:

为解决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雄激素依赖性疾病时的副作用及局部给药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比卡鲁胺(BIC)负载脂质囊泡(LVs)并整合于溶解微阵列贴片(BIC-LVs@DMAPs)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制剂安全性好、能有效提高 BIC 皮肤滞留,为雄激素性脱发治疗带来新希望。

广告
   X   

在健康医学领域,雄激素依赖性疾病一直是困扰众多患者的难题。以雄激素性脱发为例,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还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目前,抗雄激素药物虽被用于治疗此类疾病,但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药物的疗效高度依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长期使用还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如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骨折风险增加,女性的月经不调、骨质疏松等。另一方面,传统的局部给药方式,对于像比卡鲁胺(Bicalutamide,BIC)这类药物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难以有效透过皮肤屏障发挥作用。
在此背景下,国外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研究,力求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副作用。最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制备 BIC 负载的脂质囊泡(Lipid Vesicles,LVs),运用 Bangham's 方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成功制备出 BIC-LVs。其次,将 BIC-LVs 整合到基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的溶解微阵列贴片(Dissolving Microarray Patches,DMAPs)中,即 BIC-LVs@DMAPs。在研究过程中,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aser Scattering,DLS)等技术对 BIC-LVs 的形态、粒径等进行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 BIC 进行分析检测和定量;运用体外细胞实验和离体皮肤实验评估制剂的性能。

BIC-LVs 生产和表征


研究人员成功制备出 BIC-LVs,得到均匀的纳米颗粒分散液。DLS 检测显示其粒径约为 147±7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17±0.10,表明颗粒分布均匀,有利于透皮递送。zeta 电位为 - 24.8±6.1mV,说明其稳定性良好且细胞毒性较低。TEM 图像进一步证实了粒径和均匀性。BIC-LVs 的包封率达到 68.9±8%,这得益于 BIC 的疏水性。在冻干过程中,使用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能有效维持 BIC-LVs 的结构和性能,而山梨醇则导致产品塌陷。

BIC-LVs@DMAPs 生产和表征


选用 PVA 和 PVP 制备 DMAPs,二者的氢键相互作用增强了制剂的机械性能。制备的 BIC-LVs@DMAPs 微针尖端长度为 451±15μm,拇指按压后长度减少 8.6±4.4%,且 BIC-LVs 或乳糖的存在不影响其物理性质。SEM 图像显示微针尖端锋利,能有效穿透皮肤。TGA 分析表明制剂干燥完全且热稳定性高。插入实验显示,BIC-LVs@DMAPs 能达到 381μm 的深度,多数微针穿透深度大于角质层厚度。体外释放研究发现,BIC-LVs@DMAPs 能实现 BIC 的控释,90 分钟内药物释放完全,Korsmeyer-Peppas 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表明释放过程主要由聚合物扩散控制,同时可能存在松弛机制。

体外生物相容性测试


在 HaCaT 角质形成细胞中测试 BIC-LVs@DMAPs 各组分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除 BIC、BIC-LVs 和空白 LVs 初始浓度外,其他情况下细胞活力均高于 70%,表明该制剂生物相容性良好,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BIC-LVs@DMAPs 的离体性能


利用 Franz 扩散池(Franz-diffusion cell,FDC),以小鼠全层皮肤为模型评估 BIC-LVs@DMAPs 的离体性能。与 0.1%(w/v)的 BIC 乙醇溶液相比,二者的 BIC 皮肤吸收效果均较好,但 BIC-LVs@DMAPs 的渗透系数(Kp)提高了 3 倍,表明其能更有效地将 BIC 递送至皮肤深层。BIC-LVs@DMAPs 在皮肤中的滞留量随时间逐渐增加,48 小时后仍有 40% 的给药剂量留在皮肤内,而乙醇溶液的皮肤滞留效果较差且不稳定。

研究结果表明,BIC-LVs@DMAPs 策略为皮肤局部递送抗雄激素药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BIC-LVs 不仅有助于 BIC 融入 DMAPs,其自身特性也有利于药物透皮递送。PVA/PVP 基 BIC-LVs@DMAPs 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有效穿透皮肤,协助 BIC-LVs 进入深层皮肤。体外生物相容性实验证明该制剂使用安全。离体实验表明,BIC-LVs@DMAPs 能成功将 BIC 递送至深层真皮层。这一研究成果为改善雄激素依赖性皮肤疾病(如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疾病早期,BIC-LVs@DMAPs 可精准作用于毛发变细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