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姜黄叶斑病防治难题,研究人员开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抑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研究。通过双重培养试验证实其抑菌率达75.92%,GC-MS分析鉴定出129种活性代谢物,揭示了两者生化互作机制,为开发生物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这项研究深入探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次级代谢产物对抗姜黄叶斑病病原体——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机制。科研人员从病叶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区测序进行鉴定,并运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
体外实验中,哈茨木霉在双重培养试验中展现出75.92%的惊人抑菌率,其粗提培养滤液在种子琼脂试验中也表现出22.22%的抑制效果。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哈茨木霉、病原菌及其互作体系的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129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包括酚酸、脂肪酸、酯类和邻苯二甲酸盐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作体系中发现了两者共有的代谢物,暗示着微生物间存在精妙的生化对话。该研究不仅证实了哈茨木霉作为生物防治剂的巨大潜力,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其关键抗真菌成分,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病害管理方案提供了分子基础。这些发现将推动基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新型生物农药研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