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期刊《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宣布了本年度35位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家,3名华人科技人士荣获殊荣,其中有两位是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
生物通综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期刊《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宣布了本年度35位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家,3名华人科技人士荣获殊荣,其中有两位是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
29岁的卢冠达(Timothy K. Lu)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他在噬菌体(bacterio Phage)上的研发有成,能够制造酵素,溶解生物膜(biofilm),用这方法来治疗实验老鼠时,存活率由原本的20%增加到80%。
在之前的PNAS杂志上,卢冠达等人还发表了改造病毒用于杀菌的相关研究成果,他们希望利用生物合成方法改造病毒,然后用改造后的病毒成功清除了含有有害细菌的生物薄膜。这一方法可望用于食品和医疗等行业的器械消毒。
细菌生物薄膜是生长于生物器官或物体表面的细菌群落。许多人类疾病与细菌生物薄膜有关,食品加工设备或医疗器械内部的细菌生物薄膜会成为长期传染源。细菌生物薄膜的表层膜由多种蛋白质、多糖和核酸构成,能大幅减弱抗生素对细菌的袭击。要有效对抗细菌生物薄膜,必须能同时杀死细菌并毁坏表层保护膜。
研究人员在试验中,使用侵袭细菌的病毒——噬菌体来清除生物细菌薄膜。他们对袭击大肠杆菌的T7噬菌体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分泌一种能毁坏表层保护膜的酶。他们在塑料物品表面培育大肠杆菌生物薄膜,用改造后的T7噬菌体处理。结果显示,噬菌体能杀死生物薄膜中99.997%的细菌,杀菌能力比未经基因改造的噬菌体高出百倍。
父母来自中国台湾,能说汉语的卢冠达,1999年才来波士顿,在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就读,取得博士学位。他说该生物科技还可用于增加能源效率。2008年他和朋友共四人创办了Novophage(现改名为Ascendia Biotechnology)公司后,迄今共赢得至少十万元的商业计划书比赛奖金。一旦该技术获美国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他计划先往医院推广这一技术。
另外一位是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药工程系助理教授的谢国基(Smauel K. Sia),他受关注的研发成果是可用来做成本廉宜诊断的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 chips) 。
使用该微流体芯片做血液检测,不但材料只花约20美分,血液检测也可在12分钟内就有结果。2004年时,他和研发团队创办了Claros Diagnostics,2007年获得Oxford Bio等创投公司的780元投资,刚在欧洲获批准使用,美国部分还在争取FDA批准中。
2004年谢国基等人发起成立了Cloros诊断公司,用于在美国和欧洲建立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查。2007年,他们获得了78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且今年6月份获得了欧洲市场准入资格。谢国基等人全力在现有的产品上,他们改进了产品技术使之可以检测性传播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和肝炎。
父母来自香港的谢国基透露,他的公司打算进非洲进行艾滋病(HIV)方面微流体芯片研发。为了使产品在非洲大洲得到应用,谢国基协调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卢旺达政府合作举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谢国基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但要把产品商业化,他仍然面临着资金困难。他说:“现有的机制可以保证发明新技术的资金需求,但要获得大范围推广应用的资金仍然很困难。”
1899年创刊的《技术评论》是世界最悠久的权威科技杂志。自1999年起,《技术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100位35岁以下青年创新家,2005年起缩减为35位。他们的研究和发现覆盖生物医学、电脑科技、电子通讯、商业和能源等范畴。来自世界知名学府和企业的评委每年还从入选者中选出年度创新家和慈善家各一名。自第一届起,华裔学者和企业家每年上榜,雅虎创办人杨致远是第一届的获奖者之一。
(生物通:万纹)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