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F6异常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靶向性免疫逃逸机制的新发现及其治疗潜力

时间:2025年10月5日
来源:Nature Cancer

编辑推荐:

本研究发现SLAMF6(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6)在6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例中异常表达,通过阻断SLAMF6-SLAMF6相互作用可有效逆转T细胞功能抑制,为AML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广告
   X   

SLAMF6在原始AML细胞中的异常表达
研究团队通过阵列抗体筛选系统对36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发现在TP53突变的AML患者骨髓样本中,原始CD3CD19CD34+CD38low细胞群体异常高表达SLAMF6。验证实验证实SLAMF6在AML原始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中不表达。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SLAMF6的表达仅限于淋巴细胞谱系(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非造血组织中完全缺失。
SLAMF6在AML亚型中的广泛表达
研究显示58%的AML病例(50例中29例)表达SLAMF6,其中24%为高表达,34%为中等表达。在CD34+ AML病例中,63%的原始CD34+CD38low细胞群表达SLAMF6。这种表达模式跨越所有主要遗传亚型,包括预后较差的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突变(AML-MR)和TP53突变群体。值得注意的是,64%的复发/难治性AML病例同样表达SLAMF6。
SLAMF6保护AML细胞免受T细胞介导的杀伤
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KG-1和HNT-34 AML细胞系中的SLAMF6基因后,研究发现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提高(KG-1细胞减少88%)。SLAMF6缺失同时导致T细胞活化标志物CD25和CD69表达上调,T细胞增殖增加47%。在HLA错配共培养体系中,SLAMF6缺失同样增强了T细胞对AML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研究表明,SLAMF6缺失可上调PDL1表达,提示SLAMF6与PD1/PDL1通路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SLAMF6阳性AML病例显示初始T细胞富集
对39例AML病例的T细胞群体分析发现,SLAMF6高表达病例中CCR7+CD45RA+初始T细胞频率显著升高(CD8+区室增加7倍)。单细胞RNA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SLAMF6高表达AML病例中初始T细胞富集,记忆T细胞相应减少。这些初始T细胞不表达衰竭标志物(PD1、LAG3、TIM3等),表明SLAMF6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而非诱导衰竭来实现免疫逃逸。
靶向SLAMF6二聚化位点的抗体介导抑制
研究团队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开发了特异性靶向SLAMF6二聚化界面的全人源抗体TNC-1。氢氘交换质谱(HDX-MS)分析显示TNC-1结合表位与SLAMF6-SLAMF6相互作用界面重叠。功能实验证明TNC-1能够竞争性抑制SLAMF6与自身配体的结合,且采用LALA突变型hIgG1 Fc结构域设计,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等Fc介导效应。
SLAMF6阻断诱导体外T细胞对AML细胞的杀伤
在共培养实验中,TNC-1抗体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T细胞介导的AML细胞杀伤(HNT-34细胞减少75%,KG-1细胞减少58%,THP-1细胞减少45%)。在HLA匹配的NY-ESO TCR/pMHC模型中,TNC-1处理进一步增强了特异性T细胞反应(AML细胞减少62%)。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TNC-1处理导致AML细胞中细胞分裂、蛋白质翻译和大分子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下调,同时氧化应激反应基因上调。
SLAMF6阻断抗体TNC-1在体内诱导T细胞杀伤
在人工造血系统重建的NSG-S小鼠模型中,TNC-1治疗显著降低了白血病负荷(骨髓中减少50%,脾脏中减少63%),并伴随脾脏重量减轻。对照实验证实该效应完全依赖于人源效应细胞的存在,且对SLAMF6敲除细胞无效。重要的是,TNC-1处理不影响正常HSPCs的存活和功能,表明SLAMF6阻断具有良好特异性。
讨论
本研究首次在癌症中发现SLAMF6的异常表达作为一种免疫逃逸机制。与CD33、CD47等传统AML靶点不同,SLAMF6在正常HSPCs中不表达,显著降低了靶向治疗的脱靶风险。SLAMF6表达与特定遗传异常无直接关联,表明其上调可能是AML细胞逃避T细胞监视的适应性机制。研究开发的TNC-1抗体通过特异性阻断SLAMF6二聚化界面逆转免疫抑制,为AML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