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数据驱动分型揭示不同临床结局的分子特征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来源:Nature Medicine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度异质性的临床挑战,通过对11,908例患者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首次在国际多中心队列中验证了四种可重复的PCOS亚型(高雄激素型、肥胖型、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型和高黄体生成素-抗苗勒管激素型)。6.5年随访数据显示各亚型具有独特的生殖代谢轨迹:高雄激素型表现为最高中期妊娠丢失风险,肥胖型代谢并发症最严重,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型生殖结局最佳,高黄体生成素-抗苗勒管激素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最高。该研究为PCOS精准分型提供了重要框架。

广告
   X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影响全球11%-13%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其临床异质性一直是精准诊疗的重大挑战。患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多毛、肥胖等不同症状组合,且长期代谢风险各异,导致传统"一刀切"诊疗模式效果有限。随着精准医学时代到来,建立能够预测个体化疾病轨迹的分型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团队联合国际多中心研究者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最新研究,通过对11,908例PCOS患者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首次在国际多中心队列中验证了四种稳定存在的PCOS亚型。研究人员从29个临床变量中筛选出体重指数(BMI)、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这9个核心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基于中国发现队列(n=11,908)的无监督k-means聚类分析;在中国、美国、欧洲、新加坡和巴西5个独立队列(n=2,478)中进行外部验证;建立岭回归方程实现个体化亚型预测;开展6.5年前瞻性随访(n=4,542)评估疾病转归;分析5,418例体外受精(IVF)患者的治疗结局。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PCOS subtypes
研究发现四种亚型具有鲜明特征:高雄激素型(HA-PCOS,25%)以显著升高的睾酮和DHEA-S水平为特征;肥胖型(OB-PCOS,26%)表现为最高BMI和代谢异常发生率;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型(SHBG-PCOS,26%)SHBG水平最高而BMI最低;高黄体生成素-抗苗勒管激素型(LH-PCOS,23%)以显著升高的LH和AMH水平为标志。国际多中心验证显示各队列均能重复出相同亚型结构,岭回归模型预测效能显著(AUC 0.82-0.95)。
Longitudinal follow-up for the four PCOS subtypes
6.5年随访揭示各亚型转归差异:OB-PCOS缓解率最高(61.4%),而LH-PCOS缓解率最低(20.6%)。代谢并发症方面,HA-PCOS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24.4%),OB-PCOS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最高(16.0%)。肝脂肪变性分析显示OB-PCOS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病率达85.8%,HA-PCOS为77.2%。
IVF outcomes among the four PCOS subtypes
IVF治疗数据显示SHBG-PCOS活产率最高(56.3%),而OB-PCOS活产率最低(48.9%)。妊娠丢失分析显示HA-PCOS中期妊娠丢失风险显著增高(OR 7.32),LH-PCOS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最高(OR 7.44)。新生儿结局方面,各亚型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率均超过20%,其中OB-PCOS达38.1%。
Outcomes of different IVF strategies in each PCOS subtype
个体化IVF策略分析显示,HA-PCOS患者采用冻融胚胎移植可获得更高活产率(OR 0.71)。对于LH-PCOS亚型,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活产率最低,而自然周期(NC)或卵巢刺激(OS)方案效果更优。这些发现为不同亚型患者选择最佳辅助生殖策略提供了循证依据。
研究团队开发了在线分型工具PcosX(www.pcos.org.cn),临床医生只需输入9项核心指标即可快速确定患者亚型。该研究首次在国际多中心队列中验证了PCOS的数据驱动分型,揭示了各亚型独特的长期转归轨迹和治疗反应差异。值得注意的是,SHBG-PCOS亚型虽然生殖结局最佳,但其使用的卵泡数阈值(12个)低于当前国际指南推荐标准(20个),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不符合最新诊断标准,这为未来诊断标准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尽管研究存在随访数据缺失、选择偏倚等局限,但其建立的PCOS分型框架为实现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需要整合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多组学数据,在更广泛人群中进行验证,并探索各亚型对生活方式干预、排卵诱导等一线治疗的反应差异,最终推动PCOS诊疗进入个体化时代。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