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建立了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并利用mVenus-p27K-报告基因监测休眠状态;通过siRNA筛选技术鉴定内皮源性休眠介质;构建了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EC-Pear1-KO和EC-Ccl2-KO)并在多种肿瘤转移模型中验证表型;运用蛋白质互作质谱分析鉴定PEAR1相互作用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价肿瘤休眠与转移。Endothelial cells induce tumor cell dormancy in vitro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系统,证实内皮细胞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表现为细胞计数减少、Ki67阳性细胞比例下降、p27阳性细胞比例增加,而细胞存活率不变。分离出的p27阳性肿瘤细胞在脱离内皮环境后能够重新增殖,证明这种休眠状态是可逆的。Identification of PEAR1 and CCL2 as endothelial-derived dormancy mediators通过siRNA筛选532个内皮高表达跨膜和分泌蛋白,发现PEAR1、CCL2、BMP6、THBS1等是潜在的内皮源性休眠介质。其中PEAR1和CCL2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均显示出较强的休眠诱导能力。Endothelium-specific loss of PEAR1, but not of CCL2, reduces tumor cell dormancy and accelerates metastasis in vivo内皮特异性敲除PEAR1(EC-Pear1-KO)小鼠在多种肿瘤转移模型中均显示肺转移增加、肿瘤细胞休眠减少,而CCL2敲除的表型具有肿瘤类型依赖性。PEAR1缺失不影响肿瘤细胞死亡和外渗,但显著促进转移形成。PEAR1 sequesters CTSD and LOXL2 to induce tumor cell dormancyPEAR1通过其胞外部分直接结合并隔离LOXL2和CTSD这两个促增殖因子。LOXL2和CTSD均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休眠,而PEAR1的存在可阻断它们的作用。肿瘤细胞中同时敲低CTSD和LOXL2能模拟PEAR1的促休眠效应。CTSD inhibits tumor cell dormancy and promotes metastasisCTSD能被肿瘤细胞内化,激活AKT-mTORC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休眠。肿瘤细胞中CTSD敲低能增强p27表达,减少体内转移形成,增加休眠肿瘤细胞比例,证实CTSD是维持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内皮细胞跨膜蛋白PEAR1通过结合并功能性地隔离两个促增殖因子LOXL2和CTSD,从而诱导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控制肿瘤转移复发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增强PEAR1的功能或抑制CTSD/LOXL2的活性,可能成为维持肿瘤细胞休眠、防止转移复发的有效策略。这一机制特别具有临床转化潜力,因为针对CTSD和LOXL2的抑制剂开发已有一定基础,而PEAR1本身也可能作为治疗工具,用于降低游离CTSD和LOXL2水平。相反,抑制PEAR1则可能用于唤醒休眠细胞,使其对化疗敏感,为清除残留病灶提供新途径。该研究解决了肿瘤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难题——播散肿瘤细胞如何在不增殖的情况下长期存活,以及什么因素最终触发了它们的再激活。通过将研究焦点从传统的分泌因子转向跨膜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这项研究为理解肿瘤细胞-内皮细胞交叉对话开辟了新视角,对改善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