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胆固醇缺乏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子代先天性心脏病风险的机制与干预研究

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母体胆固醇水平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风险的关联机制这一临床难题,通过人群队列、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和分子机制实验,首次发现CYP51A1基因I383V突变可通过破坏胆固醇合成,抑制Hedgehog(Hh)信号通路与纤毛发生,导致心脏发育异常;而母体高胆固醇饮食可有效逆转遗传缺陷引发的CHD风险,为CHD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和干预策略。

广告
   X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导致围产期和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部分CHD病例可归因于明确的遗传变异,但大多数病例的病因仍不明确,提示遗传易感性与妊娠期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子宫内代谢环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备受关注。胆固醇作为细胞膜的关键结构成分、类固醇激素的前体以及发育信号通路(尤其是Hedgehog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其稳态平衡对心脏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然而,母体/胎儿胆固醇水平与CHD风险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且现有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例如,妊娠早期暴露于他汀类药物的女性,其子代CHD风险增加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与药物剂量、用药时机及母体基础胆固醇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深入理解母体和胚胎胆固醇动态如何影响CHD风险及其潜在机制,对于产前筛查、风险分层以及潜在的营养或药物干预以减少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综合性研究。他们采用流行病学、遗传学、药理学干预和机制实验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在一个包含5041个家庭三人的前瞻性出生队列中,分析了母亲孕中、晚期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子代心脏结局的关联。其次,通过给孕鼠服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构建母体低胆固醇小鼠模型。进而,在对队列中103例CH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CYP51A1基因存在一个复发的功能性错义变异(c.1147 A>G, p.Ile383Val),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Cyp51I383V基因敲入小鼠模型。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母体高胆固醇饮食干预,深入探究了胆固醇缺乏导致CHD的分子机制及潜在逆转策略。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基于5041对母婴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分析、利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构建母体低胆固醇小鼠模型、全基因组测序与基因分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构建Cyp51I383V点突变小鼠模型、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SCENIC转录因子活性分析、CUT&Tag技术、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学分析以及体外胆固醇补充实验等。
初始调查母体胆固醇水平与CHD风险
研究人员首先在出生队列中发现,母体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子代CHD风险呈U型关联,即胆固醇水平过低或过高均增加风险。与中等水平(T2)相比,低胆固醇水平(T1)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CHD风险显著升高。
母体胆固醇降低对子代心脏发育的影响(小鼠模型)
通过饮食给予孕鼠依折麦布或阿托伐他汀,成功降低了母体血清胆固醇水平(主要是LDL-C)。胚胎移植实验显示,母体胆固醇降低导致胚胎心脏胆固醇含量下降,子代出生后CHD发生率显著增加,最常见的心脏缺陷为室间隔缺损。
Cyp51I383V变异破坏胆固醇合成并导致CHD表型
在CHD患儿中鉴定出CYP51A1基因I383V变异,该变异与CHD风险显著相关。构建的Cyp51I383V敲入小鼠模型显示,突变纯合子胚胎心脏胆固醇水平极低,新生小鼠出现高 penetrance(32%)的CHD,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并伴有心肌增殖减少。
I383V损害胆固醇合成,导致心脏发育异常。a 胆固醇合成通路示意图。c Cyp51蛋白水平。d 胚胎心脏胆固醇水平。e 成年雌鼠血清胆固醇水平。f 子代心脏缺陷发生率。g 新生鼠心脏H&E染色。h, i E12.5和E14.5胚胎心脏H&E染色及室间隔厚度测量。j, k E12.5心脏EdU/TnT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心肌增殖。'>
原位胆固醇合成受阻导致Hh信号下降和GATA4表达减少
scRNA-seq分析发现,Cyp51I383V纯合突变心肌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因子GLI1的活性显著降低。突变心脏中GLI1蛋白及Shh、Gli1 mRNA表达下降,Hh信号通路活性受损。同时,心脏关键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显著下调,CUT&Tag分析证实GLI1可直接结合Gata4启动子区。此外,胆固醇缺乏还导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纤毛形成缺陷。
I383V变异导致的胆固醇缺乏引起Hedgehog通路活性受损和纤毛发生异常。a 心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b 心肌细胞转录因子活性热图。c GLI1蛋白水平。d Hh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e, f GATA4免疫荧光染色及定量。g-j MEF细胞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纤毛数量和长度定量。'>
母体高胆固醇饮食(HCD)的可逆致病效应
对携带Cyp51I383V突变的孕鼠进行高胆固醇饮食干预,可显著提高胚胎心脏胆固醇水平,并将突变子代的CHD发生率从26.5%降低至5.8%。HCD干预还恢复了心肌细胞增殖、GATA4表达以及心脏组织中的纤毛发生。
I383V子代CHD风险。a HCD干预方案。b 胚胎心脏胆固醇水平。c 子代心脏缺陷发生率。d, e 心肌增殖EdU/TnT染色及定量。f, g GATA4免疫荧光染色及定量。h, i 心脏组织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定量。'>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人群队列与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证实母体胆固醇缺乏是子代CHD的一个可量化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Cyp51I383V突变破坏了胚胎自身胆固醇合成,进而通过损害Hedgehog信号通路和纤毛发生,导致GATA4表达下调及心肌增殖异常,最终引发心脏结构缺陷。尤为重要的是,母体高胆固醇饮食干预能够有效补偿胚胎胆固醇合成缺陷,显著降低CHD发生率,揭示了胆固醇稳态在心脏发育中的核心作用及潜在的可干预性。该研究首次提供了从人群到模式动物的汇聚性证据,阐明了母体-胚胎胆固醇动态平衡在CH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不仅深化了对CHD分子基础的理解,也为未来在母胎医学中开展基于胆固醇的干预策略(如针对高危人群的个性化营养补充)奠定了科学基础,对CHD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