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联合GS化疗重塑晚期胰腺癌动态免疫景观的Ib/II期研究及单细胞测序解析

时间:2025年11月22日
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突破晚期胰腺癌(APC)免疫治疗瓶颈,本研究开展了一项首次人体Ib/II期临床试验,探索异体N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S-1(GS)方案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证实该联合方案安全性良好(无GVHD/DLT),客观缓解率(ORR)达31.6%,且通过纵向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发现响应者外周血中活化NK细胞亚群(c4-ZEB2、c6-IL15等)及效应T细胞(CD8+ Teff、CD4+ Tem)扩增,伴随T细胞克隆扩张。该研究为NK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高分辨率动态图谱。

广告
   X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超过9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吉西他滨联合S-1(GS)方案是亚洲人群一线化疗选择,但其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疗效甚微,这主要归因于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中致密的基质屏障和功能失调的内源性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因其无需预敏化即可杀伤肿瘤细胞的特性,成为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但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转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动态免疫响应机制尚不明确。
为破解这一困境,Qin Tan、Yifei Li等研究人员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了首个评估异体NK细胞联合GS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Ib/II期临床试验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和T细胞受体(TCR)测序,首次绘制了治疗过程中外周免疫细胞的动态演化图谱,揭示了响应者特有的免疫激活特征。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纳入2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剂量递增设计输注(1×109-8×109)异体NK细胞(来源包括外周血和脐带血)。通过10x Genomics平台对7例患者19个纵向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样本进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并利用CellPhoneDB分析细胞互作。同时,对3例响应者开展批量TCR Vβ谱系测序,通过免疫arch包评估克隆多样性。
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
所有剂量水平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56.0%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主要与化疗相关;NK输注相关不良事件均为1-2级(发热16.7%,疲劳12.5%)。19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31.6%,疾病控制率(DCR)达7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8个月。转移性胰腺癌(MPC)亚组的ORR为25.0%,DCR为68.8%,提示联合疗法在晚期患者中具有临床潜力。
单细胞转录谱揭示响应相关免疫特征
对190,041个免疫细胞的scRNA-seq分析鉴定出28个细胞簇,包括NK/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等亚群。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治疗后样本中炎症反应通路显著激活。响应者外周血中特定NK细胞亚群(c4-ZEB2、c5-IL7、c6-IL15、c10-NCR3、c11-TNFSF8)比例升高,这些亚群高表达促炎因子(IL15、IFNG)及激活相关基因(CD226、NCR1);而非响应者中抑制性表型亚群(c0-KLRB1、c1-LAG3)扩增。细胞互作分析进一步发现,响应者NK细胞与髓系细胞间毒性信号(如PVR-CD226)增强,而非响应者富集NKG2A/KIR抑制性信号。
T细胞克隆扩张与功能重塑
T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响应者中CD4+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CD8+效应T细胞(Teff)比例上升,且T细胞抑制受体评分下降。TCR测序发现响应者治疗后T细胞克隆多样性降低,大克隆及超扩增克隆比例增加,表明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被激活。其中患者P27基线即存在扩增克隆,治疗后进一步维持,提示预存响应性T细胞库可能与疗效相关。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证实异体NK细胞联合GS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并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NK细胞疗法可能通过重塑外周免疫景观——即激活细胞毒性NK亚群、促进T细胞克隆扩张——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发现的免疫特征(如c4-ZEB2 NK细胞、CD8+ Teff)在独立乳腺癌队列中同样显示与响应相关,表明其可能作为跨癌种的免疫治疗响应标志物。未来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联合方案优势,并探索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的协同潜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