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咽喉部位,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这里有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咽喉就像一个精密的 “卫士”,能通过吞咽和咳嗽等反射,保护气道免受异物的侵害。然而,目前对于这些反射的具体机制,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以慢性咳嗽为例,它影响着全球约 10% 的人口,是一种让人十分困扰的疾病。很多患者的咳嗽难以解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这凸显了我们在咳嗽机制理解上的不足。此外,吞咽过程中的化学感觉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揭开气道保护反射的神秘面纱。其中,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被用于分析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细胞的特征和功能。3D-CLEM 技术则让研究人员能够观察细胞和神经之间的微观结构,为研究通道突触的存在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此外,研究中还用到了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对比正常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的差异,明确特定基因在反射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如下:
- 咽喉 PCCs 形成通道突触: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包括筛选器官中 CALHM1/3 双报告基因小鼠的共表达细胞、观察神经纤维与 PCCs 的接触等,发现咽喉中的 PCCs 能与迷走神经元形成通道突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利用 3D-CLEM 技术观察到细胞与神经接触部位的特殊结构,进一步证实了通道突触的存在。并且,通过体内全神经记录和光遗传学实验,验证了 PCCs 与迷走神经之间的信号传递依赖于 CALHM1/3 通道突触。
- 下咽 II 型味觉细胞的功能:对下咽味蕾进行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发现,下咽 II 型味觉细胞与舌味蕾有相似之处,表达 Calhm1、Calhm3 等基因。这些细胞能对 T2R 激动剂产生反应,引发吞咽反射。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化学刺激下的吞咽行为、光遗传学激活 PCCs 等实验,证实了下咽 II 型味觉细胞在吞咽反射中的关键作用,且该反射依赖于 TRPM5 和通道突触。
- 喉部簇状细胞的功能:对喉部上皮进行 scRNA-seq 分析,发现喉部存在一种特殊的 Pou2f3+簇状细胞(PCCs),其中 Tuft5 亚类表达 Calhm1、Calhm3 和 T2r 等基因,具有化学感受和 ATP 释放能力。功能实验表明,这些细胞能对 T2R 配体产生反应,参与咳嗽样反射。在小鼠和豚鼠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呼吸和肌肉活动等指标,验证了喉部簇状细胞在咳嗽样反射中的重要作用。
- 喉部簇状细胞与过敏超敏反应:研究发现,暴露于气传过敏原会增强喉部对 T2R 刺激的反应性,而 CALHM3 依赖的途径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给小鼠注射霉菌气传过敏原后,咳嗽样反射对 T2R 刺激的反应明显增强,且这种反应在 Calhm3 基因敲除小鼠中消失,表明喉部簇状细胞参与了过敏超敏反应。
在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发现了下咽和喉部的特殊上皮细胞作为化学感觉终末器官,负责吞咽和咳嗽样反射。这些细胞利用 T2Rs、TRPM5 和 CALHM1/3 通道突触进行化学感觉、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神经传递。这一发现揭示了气道保护程序的新机制,为理解气道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研究还表明,喉部簇状细胞可能是咳嗽反射的另一个起始位点,这对于开发针对慢性咳嗽等气道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慢性咳嗽的治疗选择有限,而该研究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有望推动个性化、更安全的咳嗽治疗方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