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创新性地提出肿瘤通过劫持脑-体神经对话(brain-body crosstalk)重构稳态的机制,系统阐述了神经系统通过感知(interception)、免疫感知(immunoception)等六维调控网络与肿瘤微环境(TME)的互作,揭示了神经-肿瘤双向通讯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SNS/PN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驱动肿瘤标志性特征获取的分子路径,为靶向神经回路(如β-AR阻断剂)和生物节律干预等创新疗法提供了理论框架。
现代肿瘤研究已超越局部病灶认知,将肿瘤视为与宿主多器官互动的"新生器官"。肿瘤通过分泌IL-6、GDF15等因子建立包含缺氧、代谢、神经浸润等六维微环境,其中神经递质介导的"神经浸润生态位"尤为关键。2020年提出的癌症神经科学(cancer neuroscience)揭示,胶质瘤能与神经元形成功能性突触,而前列腺癌中自主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E)信号促进转移,这些发现革新了肿瘤生物学认知。
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六层感知网络维持稳态:
这种多维度调控网络构成机体应对内外环境挑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恶性肿瘤通过重构神经-免疫-代谢轴获取生长优势:
增强肿瘤标志能力
重塑TME生态
破坏生物节律
肝癌通过改变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活动扰乱昼夜节律,而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静息期脱落增加,揭示节律调控转移的时空特性。
机体通过多轴系反击肿瘤侵袭:
精准干预策略
联合治疗突破
整体医学实践
正念减压训练(MBCR)通过下调前额叶NE-CLOCK轴缓解焦虑,而环境富集(EE)激活下丘脑BDNF通路抑制瘦素信号,展现心理-神经-肿瘤的跨界整合。
该领域仍面临神经编码破译、模型构建等挑战,但融合神经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动态调控策略,正推动肿瘤治疗从"病灶清除"到"系统重塑"的范式变革。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