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研究通过整合单核RNA测序(snRNA-seq)和空间转录组学(SRT)技术,首次绘制了成人海马体(HPC)的高分辨率分子图谱。研究揭示了海马体亚区(如齿状回、CA1-CA4、下托)的细胞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识别了与突触可塑性(如nmf13/nmf7)和神经元活动(如nmf91/nmf20)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通过跨物种分析,研究者将小鼠电惊厥刺激(ECS)数据映射到人类海马体,预测了颗粒细胞(GC)的活性依赖转录程序。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下托(SUB)和 retrohippocampal(RHP)区域的层状分子标记(如COL24A1、TOX),为理解阿尔茨海默病(AD)和精神分裂症(SCZ)等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团队对10例神经典型成人脑样本的前海马体进行了解剖,通过Visium空间基因表达平台(Visium-H&E)和10x Genomics单核RNA测序技术,获得了150,917个空间位点和75,411个高质量核的转录组数据。空间数据采用nnSVG和PRECAST算法进行聚类,识别出18个空间域,包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CL)、CA1-CA4锥体神经元层以及下托(SUB)等区域。单核数据通过基于偏差的特征选择和批次校正,最终注释出60个细胞簇,涵盖兴奋性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类型。
空间差异表达分析揭示了海马体亚区的标志性基因:GCL高表达PPFIA2,CA1-CA4富集PRKCG,而SLM-SGZ神经毡区域特异性表达SFRP2。通过伪批量模型比较发现,神经元富集区域(如CA1)高表达CLSTN3,而血管/脑脊液区域则特异性表达TPM2。单核数据进一步解析了颗粒细胞的异质性,例如表达不同激活素受体(ACVR1/ACVR2A/ACVR1C)的亚群,提示成年期GCL存在稳定的功能分化。
研究采用两种整合策略:
通过将人类NMF模式映射到小鼠电惊厥刺激(ECS)数据集,研究者发现:
NMF揭示了海马旁回(RHP)的精细分层结构:
S-LDSC分析显示,CA1空间域与精神分裂症(SCZ)遗传风险显著相关,而RHP区域在多种精神疾病中富集。此外,小胶质细胞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呈现特异性关联。这些发现为靶向特定海马体环路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分子基础,例如通过调节BDNF-SORCS3通路改善突触功能障碍。
该研究构建的交互式数据库(如Samui)将促进海马体在认知和情绪障碍中的深入研究,其整合方法论(NMF+跨物种映射)为其他脑区图谱研究提供了范式。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