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复发性鼻咽癌免疫逃逸和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
鼻咽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常见,通常采用放射疗法,但大约20%的患者会复发,很可能与放疗抵抗有关,且他们的生存结局较差。
这种癌症的特征为肿瘤病灶周围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表明鼻咽癌具有极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成为复发性鼻咽癌(rNPC)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应答率仍不理想。
为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复发性鼻咽癌免疫逃逸和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
这项研究成果于7月21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我们的数据揭示了与鼻咽癌复发相关的肿瘤微环境变化,也许能帮助人们开发理性靶点或免疫治疗策略,以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作者在文中写道。
为了揭示原发病例与复发病例之间的微环境差异,研究人员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外显子组测序、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24例鼻咽癌患者的39个肿瘤样本开展了分析。
他们发现,表达MCAM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在复发性鼻咽癌中显著增加,并通过COL4–ITGA2–FAK–AKT轴促进放疗抵抗。同时,他们还发现,IV型胶原蛋白抑制T细胞浸润,并与免疫逃逸有关。
“我们发现了IV型胶原蛋白的重要性,它不仅促进复发性鼻咽癌的放疗抵抗,还抑制T细胞的浸润,” 作者写道。
他们指出:“我们认为,阻断复发性鼻咽癌的放疗抵抗通路并重塑肿瘤微环境是可行的,这为鼻咽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打下了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免疫逃逸似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某些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B细胞数量和三级淋巴结构减少、巨噬细胞聚类改变,以及恶性细胞与髓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加。
“CD47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通过与配体SIRPα结合向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传递抗吞噬信号,”作者解释说。
这些结果暗示了基于CD47或SIRPα抗体开发鼻咽癌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比如evorpacept(CD47抗体)、Hu5F9-G4(CD47抗体)、SRF231(CD47抗体)和TTI-621(SIRPα-IgG1Fc)。这些药物旨在阻断CD47与SIRPα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许能成为鼻咽癌的精准免疫治疗药物。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