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数量调控新机制:系统性限制与局部约束的双重调控模式

时间:2025年8月29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本研究通过创新的股骨移植模型,首次揭示了造血干细胞(HSC)数量受系统性(全身性)和局部(骨髓微环境)双重限制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增加骨髓微环境(niche)数量,HSC总量仍保持恒定,且血小板生成素(TPO)是决定HSC系统总量的关键因子。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niche决定HSC数量"的理论框架,为造血系统调控提供了全新认知。

广告
   X   

在生命科学领域,造血干细胞(HSC)的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自1970年代Schofield提出"niche假说"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骨髓微环境(niche)的空间大小直接决定了HSC的数量。然而,这一理论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矛盾:骨髓中niche细胞的数量远超HSC数量,暗示可能存在更复杂的调控机制。更令人困惑的是,移植实验显示HSC需要"清空"niche空间才能成功植入,但niche细胞与HSC数量之间的精确关系始终未能阐明。这些未解之谜促使Shoichiro Takeishi等研究者开展这项突破性研究。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四项关键技术:1) 创新性股骨移植技术,通过将野生型小鼠股骨移植到受体小鼠皮下构建额外niche模型;2) 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使用Cdh2-creER;Cxcl12fl/fl和Cdh2-creER;Kitlfl/fl小鼠研究特定基因功能;3) 局部放射处理技术,精确靶向四肢骨骼研究局部与全身HSC数量关系;4) 联体共生(parabiosis)技术,验证系统性调控机制。所有实验动物均来自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特定品系小鼠。

研究结果部分包含以下重要发现:

"骨髓移植增加HSC微环境"部分证实,移植的股骨能形成功能性niche,其中含有CD51+CD140α+间充质干细胞(MSC)和CD31+内皮细胞(EC),但HSC数量始终低于生理水平。通过nestin-GFP转基因小鼠实验显示,移植骨中的MSC主要来源于供体,而造血细胞则完全被宿主替代。

"HSC数量的系统性限制"部分通过移植6根股骨的实验证明,即使显著增加niche数量,小鼠全身HSC总量仍保持不变。在CXCL12缺陷(Cdh2-creER;Cxcl12fl/fl)小鼠中移植正常股骨后,虽然部分HSC从缺陷niche中动员出来,但总HSC数量仍受严格限制。

"HSC数量的局部限制"部分通过局部放射实验发现,当四肢骨骼中的HSC被清除后,其他骨骼中的HSC数量并未代偿性增加。单根股骨移植到CXCL12缺陷小鼠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即使有HSC从缺陷niche中释放,移植骨中的HSC数量也不会超过生理水平。

"HSC补充的稳态机制"部分显示,在SCF缺陷(Cdh2-creER;Kitlfl/fl)小鼠中,HSC数量减少后可通过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补充,但不会超过生理水平。这表明存在允许补充但限制过度增殖的双向调控机制。

"TPO决定全身HSC数量"部分通过TPO基因敲除(Tpo-/-)和过表达(Tg(Alb-Tpo))小鼠实验证明,TPO水平与全身HSC总量呈正相关,且这一调控作用独立于niche数量变化。

在讨论部分,作者提出了HSC数量调控的"双重限制"模型:全身HSC总量由TPO等系统性因子决定,而局部niche则控制特定解剖部位中的HSC分布。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理论矛盾,也为造血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过调节TPO水平可能更有效地控制HSC数量,而无需完全"清空"niche空间。该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为干细胞生物学领域树立了新的理论框架。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1) 首次明确HSC数量受系统性和局部双重调控;2) 鉴定TPO是决定HSC系统总量的关键因子;3) 开发了可量化研究niche-HSC关系的实验模型;4) 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发现将推动对造血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深入理解,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开发指明新方向。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