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孕妇异源两剂埃博拉疫苗方案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一项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

时间:2025年9月9日
来源:Nature Medicine

编辑推荐:

为解决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对孕妇及胎儿的高致死率问题,研究人员在卢旺达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3期试验,评估Ad26.ZEBOV/MVA-BN-Filo两剂疫苗方案在妊娠期间接种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证实该方案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且能在母婴间实现抗体被动转移,为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保护策略。

广告
   X   

埃博拉病毒病(EBOD)对孕妇群体构成致命威胁,历史数据显示感染孕妇死亡率高达53-89%,胎儿存活率极低。尽管已有埃博拉疫苗获批使用,但妊娠期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长期缺失,这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空白。2013-2016年西非疫情期间,孕妇被排除在疫苗试验外的做法曾引发伦理争议。在此背景下,由Julien Nyombayire等国际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异源两剂疫苗方案在妊娠期的应用价值。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标签设计,在卢旺达两家地区医院开展。关键技术包括:1) 使用FANG ELISA法检测抗EBOV GP特异性结合抗体;2) 建立包含2012名孕妇(993名妊娠期接种组/1020名产后接种组)的队列;3) 对1945名活产婴儿进行14周随访;4) 采用Brighton Collaboration标准定义不良妊娠结局。所有免疫原性分析均在Q2 Solutions疫苗检测实验室完成。

【安全性结果】

妊娠期接种组(group A)与对照组(group B)的母胎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2% vs 7.3%)。最常见母体结局为早产相关路径(3.2% vs 3.4%),新生儿最常见为小于胎龄儿(14.3% vs 11.8%)。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组间可比(母体9.8% vs 9.0%;婴儿21.9% vs 15.9%)。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roup A新生儿死亡略高(1.1% vs 0.5%),但均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基线水平。

【免疫原性结果】

疫苗接种诱导了持久的抗体反应,90%以上妇女在首剂后1年仍保持血清阳性。妊娠期接种组的脐带血(99%)和婴儿血清(95%)中均检测到抗体,证实了有效的胎盘转移。第三孕期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显著高于第二孕期(4152 vs 893 EU/mL),提示接种时机影响免疫效果。

这项研究具有三重重要意义:首先,为埃博拉高危地区的孕妇提供了首个非复制型疫苗的安全证据;其次,证实了疫苗诱导抗体可经胎盘有效转移,实现"接种一人,保护两代"的公共卫生效益;最后,建立的妊娠期疫苗接种监测框架可为其他传染病疫苗研发提供范式。尽管存在非盲法设计可能引入报告偏倚等局限,但该研究无疑填补了埃博拉防控的关键空白,为WHO修订妊娠期疫苗接种指南提供了坚实依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