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扩散模型(DMs)在机器人操作领域的应用进展,涵盖轨迹规划、抓取学习和视觉数据增强三大方向,重点分析了其多模态分布建模能力、高维数据处理优势及与模仿学习(IL)、强化学习(RL)的融合框架,并指出采样速度慢和泛化性不足等挑战。
扩散模型(DMs)凭借概率框架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在图像生成领域取得突破后,近年来被引入机器人操作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建模多模态分布(如冗余轨迹或抓取位姿),并通过逐步去噪生成平滑输出。本文系统回顾了DMs在机器人操作中的三大应用:轨迹生成、抓取合成和视觉增强,并探讨了架构改进与未来挑战。
数学框架:DMs通过前向过程将目标分布逐步扰动为高斯噪声,再通过反向过程迭代去噪生成样本。主流方法包括:
1.
基于分数的DMs:学习数据对数密度的梯度(分数),通过朗之万动力学反向采样,但采样效率低。
2.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直接预测噪声,通过马尔可夫链实现高效训练,衍生出隐式模型(DDIM)加速采样。
架构改进:
?
加速采样:DDIM将采样步骤从千级降至十级;DPM-solver采用二阶ODE求解器进一步优化。
?
流匹配:直接学习速度场,避免噪声调度,提升稳定性(如EquiGraspFlow)。
轨迹生成:
?
模仿学习:DP(Diffusion Policy)通过U-Net或Transformer预测动作序列,采用滚动时域控制(RHC)平衡长程规划与实时性。
?
强化学习:Diffuser通过分类器引导将奖励信号融入采样;Diffusion-QL结合Q学习优化策略。
?
挑战:SE(3)空间中的位姿扩散需特殊处理(如Lie群表示),而VLAs(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可提升多任务泛化能力。
抓取合成:
?
显式SE(3)扩散:SE(3)-Diff通过能量模型(EBM)在Lie群上匹配分数,生成物理可行的抓取位姿。
?
隐式建模:GraspLDM在潜空间扩散,但可能损失几何一致性。
?
语言引导:任务指令通过CLIP等模型编码,指导抓取生成(如GIGA框架)。
视觉数据增强:
?
数据扩展:Stable Diffusion生成多样场景,减少真实数据依赖(如更换物体纹理)。
?
传感器重建:DALL·E补全遮挡点云,NeRF合成多视角3D场景。
泛化性:离线数据限制和协变量偏移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在线学习或VLAs可能是方向。
实时性:流匹配和蒸馏技术(如BRIDGeR)有望突破采样瓶颈。未来需探索持续学习和复杂遮挡场景下的规划策略。
(注:全文严格基于原文内容,未添加非引用结论。)
生物通 版权所有